第842页

黄瀚道:“居安思危,‘惠农集团’生产拖拉机也仅仅能够红火三五年。

你们想想,国家在大发展,那冒黑烟突突响的玩意儿早晚要淘汰。

早日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开始生产卡车、生产大型建筑机械肯定前景光明,这些都是可以配套的。”

“我明白,大部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混凝土输送泵车都依赖进口,如果‘惠农集团’能够吃透技术生产出来,能为国家节约太多外汇。”

“以前柴油机厂是姜书记蹲点,我建议你干脆蹲点现在的‘惠农集团’,万一挖来苏联工程师,你也可以经常去看望,关心关心。”

“有道理,明天常委们开碰头会时我就提出来。”

连续两任物资局一把手都高升了,现任局长兼职书记钱普义哪能没想法。

他道:“陈书记,我想和老刘一起提前去东北,找机会去那一边联络,我们局已经在那一边处了不少高官,往国内弄大型机械、弄人完全不成问题。”

陈义华道:“我看行,设备越多越好,特别是建筑设备,我们县消化不了,还可以用来串换物资,两头都有得赚。”

苏联还没玩完儿时,三水县就开始挖墙脚,而且越挖越觉得油水足。

这个超级大国每况愈下是历史的必然,到了老大哥完蛋的前夕,先行一步的三水县应该能够弄到不少好东西,挖回一些专家。

这都是后话,当下陈义华热了心,明天就主动要求蹲点“惠农集团”,保不准这个生产拖拉机的单位能够再次升级,生产柴油发动机的中型、轻型卡车。

三水县建材机械厂被“全力企业”吞并了,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竞争力,不温不火。

邻县的建材机械厂就截然不同,有两家不但没有倒闭还做大做强了,九几年改制成为股份制公司后,远近闻名。

“惠农集团”完全可以把一部分机械外包给扬州地区或者盐城、南通地区的建材机械厂。

这时的工业布局有些特点,好多厂子都是大同小异,比如说建材机械厂,貌似几个县都有,只不过发展得不平均,有红红火火的,有日薄西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