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页

三水县的大河多,穿过主城区的老通扬河上还有摆渡口,位置就在“事竟成宾馆”的东南方。

老通扬河的水流比较急,摆渡的小木船没有挂浆机驱动,而是沿着一条钢筋人力拖拽,河面上来了货船时,这条拦河钢筋就得放开沉入水下,让货船经过。

不知道怎么搞的,小小摆渡船出了事故,好像是拦河钢筋放得不及时,经过的货船又是十几条连接成一条龙航行的水泥挂浆船。

反正小船翻了,二十几个人落水,其中有七八个彭垛小学的学生。

还好是大白天,河两岸的群众和货船上的船工救援得及时,这次事故很幸运地没有造成溺亡,两个小学生受伤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出类拔萃

原本轨迹,这次事故后县里停止了摆渡,来往的群众需要绕行二三里走东边的白求恩桥或者西边的新西洋桥。

两三年后,在这个位置上修建了一座不通汽车,只可以过人和自行车的桥梁,这桥看上去和早期大城市的过街天桥差不多。

就这种难看得不像话的水泥桥也曾经风光一时,太多三水县的人民群众特意带着孩子来到这座瞧上看脚下来来往往的船舶、看两岸垂柳轻摇。

再后来这座桥被拆毁,在原址修建了一座有点类似于扬州五亭桥那样的廊桥,桥口至今还有碑文,写着建于二零一三年,总造价六百余万。

黄瀚想着在南大街老渡口造一道景观桥,方便两岸来往的群众,也想给邱老师找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

零九年造那种桥需要六百多万,按理说当下有个六七万就差不多了,至多不会超过十万块。

黄瀚准备请邱老师发起,实验小学积极配合,上报县里,在体育场再次组织一次歌舞晚会。

这回不是免费,是为了筹款修桥,一定要做好宣传,指明每一位买票看演出的群众都是为了家乡修一座美丽的廊桥作出贡献。

还要不失时机去各单位推销门票,争取通过一场晚会募集不低于八万块的建桥资金,这些钱专款专用由邱老师负责管理,并且定期公开账目。

和邱老师相处两年多,黄瀚知道她是个善良的人,修桥铺路这种好事,她肯定会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