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还真的就到了。
就在秦军撤围的第三天,魏国太子魏申、河东郡郡守巴宁率领着将近五万的魏国军队浩浩荡荡的赶到了少梁城。
直到这个时候,吴杰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魏申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解答了吴杰和孙膑的困惑。
“义渠人南下了!”
和后世大一统朝代时候唯我独尊天老大朕老二的领导者们不同,在战国时代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外交能力是最为基本的一项基础。
作为当今霸主国的太子,魏申显然在这项能力上是相当合格的,否则的话也不会第一时间就命上郡方面联络义渠王,让那位野心勃勃的义渠王在得知秦国大军倾巢而出之后立刻选择了南下攻击秦国关中腹地。
一个“围秦救魏”的计划,事实证明这个计划相当的成功。
关中和西河郡,只要不是傻瓜,任何一名秦国国君都会做出和嬴渠梁同样的选择。
魏申重重的夸奖了一番吴杰:“吴司马,你果然不愧是本太子心目中的肱骨之臣,这一次你守住了少梁城,没有让本太子和君候失望!”
对此,吴杰只能够低调以对:“太子说笑了,应该的,应该的。”
吴杰的事情还很多。
秦军占领了除了少梁城之外的几乎整个西河郡,并且对西河郡大加劫掠,掳走了大量的人口、物资和财富。
在春秋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的军队甚至连敌国的麦子都不会去收割。
数百年之后,战国时代的将领们已经能够将这种战术称呼为“就食于敌”,并且丝毫不会有任何脸红的将这种近似于三光政策的战术贯彻到底。
于是吴杰在一番统计时候,有些心痛的发现了一个事实:“妹的,这意思就是郑县那么多的人口,本郡守就白抢了?”
郑县抢来的人口,又被秦国人给抢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