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君主的不信任对于任何一个臣子来说都是一个堪称致命的问题。
从吴杰的爷爷吴起和上一代魏国国君魏武侯的恩怨来看,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发生事情。
战国时代其实要比大一统朝代好上不少,即便是在这个国家失去了信任,那么去到别的国家也还是会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但,如果真的到了和君王翻脸的时候,那情况其实就已经非常的危急了,毫不夸张的说,那个时候的吴杰和吴氏一族绝对已经到了面临性命之危的时候了。
到那个时候,吴杰觉得自己还是要有一些保命底牌更好点。
炸药就是吴杰目前所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保命底牌。
而且这一次,这个底牌不会再献给魏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了。
到时候要是真的出现了吴杰意想之中的这种情况,那么大家好聚好散也就罢了,如果真的翻脸了,嘿嘿小爷直接用炸药送你们上天!
这个秋天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以当时人的眼光来看待的话,可能更多人的注意力其实是集中在魏罃的一系列动作上,比如说迁都啊,比如说和韩候赵候相会啊这样子。
但是等到后世的人们回头过来审视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比起那些真正影响到了整个历史大事的时间而言,魏罃这个当时的天下第一国君所做的许多事情,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浪花罢了。
就在这一年的秦国元旦大朝议上,刚刚即位一年时间的秦国国君嬴渠梁经过了一番精心的准备,终于在这一次大朝议之上宣布了自己准备任用来自魏国的前魏国相邦公叔痤中庶子卫鞅进行变法。
理所当然的,嬴渠梁的这个决定遭到了以甘龙、杜挚为首的秦国旧贵族们的激烈反对。
作为臣子,甘龙和杜挚当然不可能直接将矛头对准身为国君的嬴渠梁,因此卫鞅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那个被激烈抨击的对象。
这是一场十分激烈的,并且被史官载入史册的大辩论。
在这场辩论之中,卫鞅旗帜鲜明的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的口号,成功的压制了甘龙和杜挚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