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何熙直接选了两家,一家是耒河县农机厂,一家是河源县机械厂,两家厂子规模都比海盟县大,何熙一家厂子要了130人。工人也齐全了。

至于工地的事儿,她压根就没操心——李仲国那边的水泵厂已经快完工,这时候的工厂不需要什么无尘之类的,所以盖的也快,反倒是三层的办公楼慢一些。

他有了经验,前期的规划招标,后期的建设都是李仲国负责,何熙就解放了出来,专门对工人进行了筛选,组成了一个三十人的小队伍,这里面有着各个工种,准备去樱花国进行拆卸。

到了十月初,何熙终于接到了来自大工的回复:“试制成功,经过了25000公里实验,节油可达30,合同生效。”

无论是何熙,还是一直关注此事的张俊、徐海信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合同签了,但是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就是一条,多一条就让夏国追赶国际步伐快一点,不成谁也不想。

很快,大工那边又传来了消息,问何熙什么时候可以接收生产线?

厂房虽然还没建好,但是人去樱花国,再拆卸,再海运回国,怎么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何熙就把日期定在了十一月,这样等着机械回来,厂房也就建好了。

11月1日,何熙带着整整四十人的队伍,在海州市汇合,然后包车去了京城飞机场,所有人都统一穿着浅蓝色的工装,上面绣着晴天机械四个字。

此时的飞机极少有人坐,尤其是国际航班,外国人居多,夏国人只有极个别。

这一个队伍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晴天机械是哪个工厂?怎么没听过?这是一起出国吗?可这是工服,也就是说,都是技术工人,都知道派学生出国留学,现在夏国,居然一口气派了这么多技术工人出国吗?这步伐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