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人们睡梦中穿衣起身,前去查看,发现原来是两口子打架。

因为男人没本事,挣不到钱,当年结婚的各种许诺,现在一样没兑现,日子还越过越难,女人不满意了,成天在家里找茬,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这次大半夜的因为打鼾又吵起来了,女人去厨房拿了菜刀要砍人,于是就有了邻居们听到的那声呼救。

邻居们好心劝架,但发飙的女人没人劝得住,只好报警,派出所来人调解,闹到天亮才得安生。

文章里的“我”,由此产生许多唏嘘。

家长里短,一份感情经过柴米油盐的过滤,是否就会变质?

大人们的感情,是否真如元稹诗中所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话题由此引开,谈及杜甫。

唐明耀写道:【距今1257年前的一天,长安,十里红妆,喜轿游街,二十九岁的杜甫鲜衣怒马,把小他十岁的妻子杨氏迎娶进了门】

之后,把杜甫中年不得志、遭遇战乱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逐一展露。

唐明耀从杜甫传世的诗歌里,逐一查证其妻杨氏的生平、习性、以及对杜甫家国抱负无怨无悔的支持,每写完一段,就用杜甫的原诗做一段总结。

比如,写到杜甫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俘虏进长安,逃脱无门,思家难耐时,就用他那时写的《月夜》做总结。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