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效应,即大成本电影和小成本电影这两个极端频频出新,而成本居中的影片则数量稀少。

要么做大制作,要么做低成本……

类似3000万~8000万成本的电影越来越少!

没办法,市场摆在那,大制作有院线支持,海外也有一定市场,小成本要么沉沦,要么以小搏大……

中等成本电影,即便赚钱,赚的也很少!

沈林摆手:“我们不拍谁拍呢?”

“你要做华语电影的救世主?”

“……屁!”

拯救个吊毛,就内娱这熊样,天降猛男都解救不了!

不说牙签哥的事,《北辙南辕》编剧回应剧情悬浮,说‘这就是我的地气,我的生活!’

说明什么?

说明这帮人是真的飘在天上了——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是为谁服务的?

为人民啊!

但从这种观点来看,已经变成为资本服务的,为特权服务的……

这种前提下,只要证明自己有用就行,可以是后宫佳丽之一,可以是文人骚客之一,可以禁脔玩物之一,可以是拍马溜须,可以是粉饰资本,可以是故作风雅,只要资本们点头,资本们喜欢,资本们觉得有价值,哪管宫外洪水滔滔……

介绍一个词:资本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