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这一场茶会,玩的是曲水流“书”。

每人压上一本书,并不只限于儒学著作。书放在木托上,随水流到谁面前,那人不可翻开书籍就要说出个二三来。等闲的歪理在儒学大家面前可是过不去的。

姬姝命侍女送去《竹书纪年》,收书的书童认不出,只当是什么孤本收起来。

第一本书顺水而下,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流勉强拐了三个弯,停在萧氏老者面前,他信手拿起,将书名展示在众人眼底:《论语》。

老者笑:“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我等闲居无事,相聚在谢祭酒的家中,怡然自得,悠闲自在。难道不符合君子的心境么?”

他青年入仕,三年就挂印而去,不为仕途不顺郁郁,在家中钻研诗书,始终自得其乐。多年过去在士林中名声不小,很是符合。

众人纷纷表示认可。

书童接过老者手中《论语》,在托盘上重新盖上新书,轻轻推送木托盘。

晃晃悠悠走了两道,落到崔梓斜边上,对着他的学生。

崔梓指着那个学生笑道:“可见此书与我无缘,就让孩子来吧。子青捡起来看看。”

姬姝猛然想起,从前是有那么一个名子青,体弱多病长得好的人,可他不是被长姊送去钟山书院了么?

被师长换做子青的貌美郎君伸手拿书,手背上青色的脉络清晰可见。

翻过来一看,是《春秋公羊传》。

他笑道:“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弟子随老师一路自钟山到鼎都,旁人一看弟子身边的是名士崔公,再无人过问弟子的姓名,时至今日,遇见的人何止数百,都只唤我‘崔公弟子’,老师的盛名太过,完全盖住弟子,做弟子的虽然受益良多,但也难以突破‘崔公弟子’的称呼,这样算得上是茂密的松柏下小草无法繁殖生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