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况,欧洲、韩国乃至美国都有存在,也正因为如此,运载火箭的制造真的是想快都快不起来。
快不起来,就等于效率低,效率低必然会导致成本升高,而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航天业内认识认为中国腾飞所谓的廉价航天是个悖论,因为全世界航天产品的生产效率就摆在那儿呢,你怎么廉价!
然而中国腾飞用半个月连续进行五次高频率的成功航天发射高速告诉世人,你们办不到的事情,中国腾飞就能办到;你们觉得悖论的事情,中国腾飞就能顺理成章,若非如此,在阿布占比防务展的航天展厅上,中国腾飞也不可能只挂出一道横幅:“我们比任何人射得都快,射得都远,射得都久!”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恐怖的能力
之所以敢这么说,那是因为中国腾飞的航天业务属于妥妥的实力咖,只要是在这个圈子里混的人自然是懂的都懂。
而如韩国、日本、巴西等国家的三、四线航天业务实体那基本都是颜值咖了,不拿出点儿漂亮的产品模型根本就吸引不到客户的注意。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比不过中国腾飞,因为业界普遍认为中国腾飞已经在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模式。
话句话说,那种在其他国家只能用人工一点一点清除的毛刺儿和毛边儿等作业,在中国腾飞完全使用自动化甚至是智能化设备解决的。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才会能够在半个月内连续生产两批次,五枚运载火箭。
毕竟在传统航天产品制造领域根本没办法用人海战术,因为这类高端制造领域对工人队伍的要求非常高,并不是随便抓来一个读过几年书的人就能胜任的,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行,而这也导致全世界从事航天制造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数量并不多。
落实到单个国家,单个制造实体的话就更少了,这也是为什么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所说的他们苏联生产导弹就跟生产香肠那么简单是吹牛逼的原因所在,别说是当时的前苏联,就是鼎盛时期的前苏联,哪怕透支暴兵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时隔半个多世纪后,中国腾飞的航天产品生产线似乎把当年赫鲁晓夫的话变成了现实,半个月内连续发射5次,11种不同类型的航天器,平均每三天就发射一枚运载火箭,入轨22颗卫星。
也就是说,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中国腾飞在平均的天数上至少生产出一枚运载火箭和22颗卫星,才能满足如此高频率的发射任务。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李东秀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中国腾飞使用了自己的应急备份火箭和卫星。
这是一些有实力的航天制造供应商的常规操作,算是国家应急储备的一部分,毕竟你不知道啥时候需要应急的航天发射,所以一般的情况下都会事先生产些航天产品进行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