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页

这对空间有限、功耗有限的卫星平台来说简直不要太友好。

而这还不是欧洲原子钟方面的极限,位于瑞士的欧洲精密仪器集团正在研发的下一代铯原子钟,不但可以将授时精度控制在频率稳定度百亿分之5,24小时漂移率小于万亿分之一,从而赋予“伽利略”导航卫星10米的导航精度。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欧洲开发的这套铯原子钟达到了芯片级别,整体的质量只有22公斤,厚度不到25。

得益于这款铯原子钟的突破性,未来的“伽利略”导航卫星上将跟美国准备发射的gs3一样,将彻底淘汰笨重的氢原子钟,转而采用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相互备份,以此达成最高精度一米以下的导航能力,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

与光鲜亮丽的欧洲原子钟相比,国内的东西那就是草鸡和凤凰的区别,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正因为如此,就算是在坚定的独立自主派,也不反对对外合作,毕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也是对外合作的隐藏属性,既然国内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那就要虚心学习,至于看一眼就怀孕,还是看几眼才怀孕,亦或是干脆直接献身飙车飙怀孕那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

“具体的国际政治、地缘战略的扯淡话我就不说了,就强调三点,第一,我们投的钱打了水漂;第二,我们什么都没学到;第三,国际电信联盟的裁决对我们很不利,所以今天找大家过来,就是想听听各位,我们靠自己能不能在2007年4月份之前将完全成熟的导航卫星送上天,并发出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的导航频率?”

首长一如既往的干净利落,可这话一出,在场众人全都不约而同的露出诧异之色,现如今是2006年12月,而且还是28号,四舍五入之下就是2007年。

而成熟的下一代导航卫星在哪儿在场这些航天领域的业内人士都还不知道,怎么可能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这项任务?

就算退一万步,现在手里有成熟的导航卫星,航天发射又不是儿戏,需要计算窗口期、轨道、固定角、协调地面和海上的测控,零零碎碎合在一起,没有个一两个月根本下不来,所以三个月多月的时间怎么算都不够。

可要是2007年4月份之前,不将成熟的导航卫星送上指定轨道,并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发射导航信号的话,那之前国内申请的导航频段就会彻底报废,以欧洲人吃干抹净的尿性,双方只差那么零点几的误差,稍微改下解调器就能把国内的频率完全覆盖,到时国内再想要都没那个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会有人问,国内不已经发射实验性导航卫星了嘛,怎么就没占上自己的频率;欧洲人发射的导航实验卫星就行?

去看看国际电信联盟主席团的构成就知道了,一位美国人,两位法国人,两位英国人,一位德国人、一位西班牙人还有一位来自非洲加蓬的黑人叔叔。

如此组合只要眼睛不瞎就知道是老双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