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不说,好莱坞的那些顶级的导演和摄影师就特别热衷于用“鬼精灵”系列无人机拍摄鸟瞰和广角长镜头,尽管使用量不多,也并非所有导演和剧组都用得起,但架不住好莱坞的名望高,传播力强,等于是不花钱的广告。
金融玩儿的就是题材和话题,没这些东西金融怎么让股票创新高,没有股票的新高,又如何在期货领域搅风搅雨,然后延伸到债市上大炒题材?
更何况,中国腾飞从“鬼精灵ro”四旋翼无人机开始,将苹果公司的ibook笔记本电脑整合到控制终端,一下子打通了航空器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屏障,完整的统合在一起。
这让前些年在硅谷投入大量资金,后因互联网泡沫破裂损失惨重的华尔街精英们看到了绝地翻盘的机会,那就是让互联网高科技公司捆绑如日中天的“鬼精灵”系列无人机炒作,提升自己的股价。
如此种种都促使金融资本对无人机可谓趋之若鹜,恨不得立刻就拿过来疯狂套利。
然而金融资本的想法却遭到产业资本的反对,他们认为最应该收购的不是无人机,那东西在产业资本哪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他们稍微下点功夫随时都能拿出不亚于“鬼精灵”的同类产品。
他们在乎的是中国腾飞的民用航空制造业,要知道尽管中国腾飞至今除了出口几个小国外,几乎没有大规模民用航空飞行器的出口案例,但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不靠欧美市场,却能够活得即为滋润的民用航空制造实体。
如果说中国腾飞靠着巴西航空工业集团的erj-140145这套马甲活下来还情有可原的话,可随着巴西航空工业集团被麦道,之后随着波音兼并麦道最终成为波音马仔之后,逐步终止了与中国腾飞的合作,按理说中国腾飞的民用航空飞行器就算活不下来也应该苟延残喘才是。
结果呢?
无论是trj-500还是trj-700每年都以150架左右的总数在持续生产着。
这点儿数量对于波音这类的巨头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抛开空客、波音这样巨头,再去掉庞巴迪这样的二等小强外,中国腾飞绝对能在第三等里拔得头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中国腾飞以每年交付150到180架trj-500700支线客机,成为世界第五大民用航空制造商。
仅次于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加拿大的庞巴迪和巴西的巴西航空工业集团。
之所以有如此,主要是中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极为迅速,除了几家全国性的大型航空公司外,各地方也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而这些航空公司对于民航平台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
中国腾飞刚好就赶上这股风潮,推出了trj-500700支线客机,赢得了国内航司的青睐,进而逐步站稳脚跟。
用自己的市场稳定住自己的产品线,进而继续投入向技术难度更大,但利润也更高的大型民航平台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