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国内的铼金属矿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生产需求,所以这些年腾飞集团一直将含铼的耐热合金放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前瞻性的试验研究,并没有急迫的投产。

这也让林光华挑大梁的trj-500的5000公里增程版,trj-500nb迟迟无法落地,没办法,推力达到65的涡扇发动机迟迟拿不出来,trj-500nb就只能在图纸上吃灰了。

现在好了用两架trj-500和八架同机型的十年租赁期换取了易于冶炼的伴生铼矿,林光华只觉得这个买卖做得太值了。

别说是这些了,就算翻个两番林光华都觉得自己赚大了。

要知道这个矿上的铼只要被腾飞集团掌握,不出两年,航空材料研究所潜心研究数年的第二代镍基高温合金就量产,随后第二代6兆瓦核心机便会落地,65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即刻就能在棉花的航空动力厂投产。

有了发动机,别说5000公里的trj-500nb,就是10000公里的trj-500zb都是小儿科的事情,因为第二代核心机落地,65吨的推力只是小儿科,75吨甚至85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就跟下饺子一样从航空动力厂生产线上下来。

届时trj-500nb和trj-500zb只能算个弟弟,80到120座的trj-700,trj-900才是撑起腾飞集团的扛鼎之作!

对腾飞集团重要到近乎决定命运与未来的金属元素,就这么拿到手,林光华如何不心跳,又如何不激动!

但林光华那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落在外人眼里却是一脸的羡慕,他们到是不清楚协议上的内容,更不清楚里面涉及到铼矿,但他们却看到六个国家的使领馆工作人员众星捧月一般把手里的合同往林光华手里塞,那积极的模样就跟粉丝见到明星一样,就差当场疯掉。

但这并不是重点,真正让外人震撼的是这几个国家采购的数量,全款入手加租赁居然达到了118架。

总金额更是达到令人咋舌的50亿美元。

第八百七十二章 鹬蚌相争

那可是50亿美元,别说是赵主任和方勇了,就是埃多奥和克里尔多等一众巴西航空航天局的专家都不淡定了。

要知道支线客机这东西,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在八十年代中期研制生产的eb-120型支线客机便在世界支线客机市场上闯出一定的名气。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资产重组,引入一部分私人资本,该公司便在巴西航空航天局的支持下,以eb-120为基础开始研制eb-140型支线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