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罢了,因为发动机功率衰减的厉害,起飞滑跑的距离还超过了2000米,要知道克什米尔高原属于山地高原,地形极为复杂,2000米的跑道在平原倒无所谓,可在高原山地简直是难为人。
再加上235型轻型运输机维护成本偏高等因素,巴基斯坦自然是选择放弃。
本以为这种靠着引进某种高性能机型,从而取得争议地区局部优势的想法就这么搁浅了,哪成想这次受邀参加雪区的战略投送演习,居然见到了可以在高原恶劣环境轻松起降的运15。
这让当初参与过评估西班牙235型轻型运输机扎里夫兴奋的是手舞足蹈,连连拍着桌子直叫:“总算找到了,总算找到了~~”
结果他这边的兴奋还没爽过头,天上又传来发动机的轰鸣,扎里夫那种嗨劲儿就别提了,就差一个爆点就能高潮,于是连忙交代身边的副官:“不要在乎你的交卷,要把飞机的每个细节都要拍好。”
副官也清楚刚刚见到的运15对巴基斯坦的重要性,冲着扎里夫重重的点点头,就把手里相机当成自动步枪握得紧紧的。
然而就在扎里夫等人准备再一次目睹运15风采时,一架让在场众人熟悉的身影冲破云层映入在场各位军官观察员的眼帘。
“这是……”扎里夫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身边正准备的拍照的副官更是顿住了动作,一脸见了鬼的模样:“怎么会是安-26?”
说着看向自己长官扎里夫,有些吃惊地问道:“长官,苏联的安-26什么时候可以执行还把四千米以上的高原飞行任务了?”
扎里夫没说话,因为此刻他同样是满脸震惊。
不止是扎里夫,辛格以及其他在场的外军认识有一个算一个,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神情,他们或许不清楚运15,但对安-26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尤其是来自新德里的辛格,更是乘坐安-26的常客,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脸色比扎里夫的副官那种见鬼的表情还要见鬼。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苏联虽然在安-24的基础上改进出安-26,然后号称其拥有高原起降性能,但大家伙都清楚,还把3000米以下还可以,超过3000米,所配备的发动机功率衰减的极为厉害,再加上自身耗油大,维护性差,所以一般情况下安-26只在海拔2500米左右起降。
可是现在,中国军队装备的安-26居然出现在还把4600米的高原戈壁,如果不是该机型辨识度极高的外形,这些外军的军事观察员保证以为自己眼睛出了问题,把一款优秀的机型当成了安-26。
然而就在这些外军的军事观察员们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下一刻更大的震惊就让他们给予疯魔。
尤其是辛格和戈多帕伊,见到眼前的一幕差点没双膝跪倒,直接向神牛祈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坏掉了。
因为降落后的安-26打开机舱,里面竟然跳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