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后的后期冶金处理便成为世界性难题,因为一旦搞不好,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无论叶片极有可能因为微小的镀层和显微裂纹而报废。
除此以外,气膜冷却孔的后期处理还关系到气膜冷却孔的数量,内外涵盖的密度,而这个两个指标直接关系到涡轮叶片的冷却效果。
换句话说,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孔不但需要超精密的加工工艺,还需要后期实力强大的冶金处理工艺。
而这两项都属于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基础学科,偏偏国内在这方面很薄弱,毕竟从五十年代工业化到现在,国内的工业化历程还不到三十年,而西方国家却走了将近两百年,对于特别吃经验的基础学科来讲,时间上的积累就是经验值。
正因为如此,国内在这两方面的追赶已经不能用辛苦去形容,妥妥可以用绝望去总结,因为你连西方发达国家的车尾灯都看不到,不绝望又能如何?
而如今,腾飞航空动力的总经理刘纯却说,他们的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加工的气膜冷却孔一次性成型,无需在做后期处理,那说明什么?
“没错,我们这项技术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国产气膜冷却孔加工工艺上的弯道超车。”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刘纯的自信满满的话语便再次在通道内回响起来。
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号工程
也不怪刘纯会说的如此有底气,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是近年来腾飞集团少有的自主研制的关键技术设备。
其起源是当年的h公司从日本淘来的毫无体系的技术资料,用于抵消腾飞厂对h公司在无人机技术上的转让费用。
只不过当时的那些材料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绝大部分都是富有前瞻的妄想,剩下的极少部分也不可能立即应用,需要继续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成果。
说白了就是些没啥大用的鸡肋。
然而就是这些鸡肋,庄建业还是认真的选了又选,最后找了两个重点攻关的方向,一个是材料方面的钛铝合金;另一个便是用于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的电化学精密孔加工设备。
钛铝合金因为是材料,涉及大量的基础科学,近些年虽然取得不错的进展,但距离完全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随着钛铝合金研制的深入,其独特的性能也逐渐得到航空业界的认可。
因此在1989年启动的“八五”计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申请时,刚成立不到一年的航空航天部委便将钛铝合金作为部委未来十年的重点材料科研攻关项目申报上去,准备利用“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将这一关系到未来航空发动机性能跃升的关键新材料给研制出来。
相较于钛铝合金的长周期,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就要顺利的多,作为“七五”计划的关键设备攻关项目,腾飞集团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是将这款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颠覆性的加工设备给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