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

这是近一年来部队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国防动员演习,前两次分别动员了铁路部门和海运部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般动员民用部门参与演习不能说没有,但绝没有这么密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刚结束的海湾战争对部队的冲击力实在太大,这种大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

技术、装备、战法、战术说是颠覆了国内三观也不为过,所以在海湾战争结束没多久,部队便开始一边总结海湾战争经验,一边开始利用演习来摸索新战法和新思路。

其中全方位的动员演习便是这种新思路的部分体现。

这主要是因为美军在海湾战争的表现,让国内部队猛然发现,原来有些事情并不用部队一肩挑,某些业务完全可以用地方资源或商业企业来解决。

就比如说美军在向沙特集结兵力时,除了美国海军的战略运输司令部的滚装船外,还征集了大量民用商船用于运送重型装备。

再比如空中运输兵力时,美军掌握的运输机多数负责运送应急的重型装备,绝大部分士兵则是乘坐民航客机抵达集结地。

再有美军用于监视伊拉克的卫星,除了美军自己掌握的,多数是通过租借民用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侦察的。

甚至连部分作战飞机的维护保养,集结地的娱乐场所都外包给民用承包商,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作战进攻效率。

看着美军在中东大沙漠中这般军民结合的表演,国内部队的首长们是羡慕的,如果国内也能有这般高效的动员体制,那部队的战斗力不说能上一个层次,却可以在关键时刻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实力。

要知道有些民用设备不是一声令部队征用就真的能用到刀刃上的,就比说运输滚装船,部队征用令下的简单,可船上的船员怎么配?油料补给在哪个港口装?舰只防空该怎么操舰?水雷在前如何规避?快速装卸怎么运作?战场救护如何展开?

这些都不是一纸征调令就能解决的,是需要在平时军民亲密结合,不断在训练中摸索默契度,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人们只看到英国在马岛海战中,首相一声令下,英国籍的滚装货轮和巨型游轮迅速集结,完成编组,加入浩浩荡荡的特混舰队,前去阿根廷血战到底。

世人只清楚美军在海湾战争前,快速集结中,众多民用航空公司鼎力相助,诸多航运公司不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