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经开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碳纤维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而另一类便是碳纤维增强型陶瓷基复合材料。
前者可以作为航空发动机或者远程导弹弹体的主材,而后者便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涡轮叶片等关键部件提升以及远程导弹载入弹头的必备技术。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想要提升性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涡轮前温度,增加热效率,但一般的金属材料根本无法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长时间坚持,哪怕利用种种手段增加提升冷却效率,但总归是有个极限。
于是工程师们便想,能不能在航空发动机的受热部件上涂上一层耐热材料,从而增加燃烧室、涡轮以及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呢?
就这样高端陶瓷材料便进入航空发动机工程师们的视野,因为陶瓷材料的刚度、强度都不错,更关键的是陶瓷材料的耐热性非常好,一般都在1800到2000摄氏度,再配上以往增加涡轮前温度的技术手段,配合陶瓷涂层的话,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将会提升一大截。
远程导弹的载入式弹头也是一样,由于高速下坠时与大气层内的空气摩擦,将会产生大量热能,如果不做防护,弹头还没等命中目标,就会如同流星一般,直接被大气层烧毁。
以往的做法便是使用合金钢,配合热障涂层来抵御重返大气层的高温。
但这样一来无形中便会增加弹头重量,减少武器载荷,降低攻击效率,于是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开展轻量化的耐热材料研究,以便将其应用到载入弹头,从而提升武器载荷。
作为航天部门重要的材料提供方,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与其他航天部门的材料研究机构一样,承担了该领域的研究。
并很快基于自身优势,拿出了碳纤维增强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方案,并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研制出了氧化锆、硼化锆、碳化硅、氮化硅四款碳纤维增强型陶瓷基复合材料。
经过航天部门的技术验证,硼化锆、碳化硅为基础碳纤维增强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成为新兴远程导弹载入式弹头材料,另外的氧化锆和氮化硅被打了回来。
这要是其他研制单位,打回来的失败产物估计做个记录就会被丢进故纸堆里,成为所谓的“技术储备”。
然而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终究不是一般的技术研发单位,多年的技术成果转化带来的好处早就根深蒂固,被航天部门打回来的失败产物怎么了,难道就不能废物利用?
航天的热障材料用不上,自家的航空发动机难道就用不上?于是又是大半年的闷头研究,发现氧化锆可以作为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叶片的涂层材料,提高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的热效率,得到了集团大力扶持,经费奖金雨点儿般的往里砸。
相比之下氮化硅就没这么幸运了,由于性质问题,氮化硅涂层在告诉运转时很容易脱落,无法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重视度自然就要降上一等,自然得不到集团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