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时候,柏大记者的《论国企改革中的技术创新与转化》出现了,文章里没有激进贴靠政治,也没有过分的述说市场,而是强调内在的技术创新问题。
核心观点就一句话,如果能把一件产品做到在技术上别人想追都追不上,效益、利润自然而然的就追着你过来。
为了印证这个观点,柏大记者举了最近风靡国内的无叶风扇,这就是个很好的技术创新成功转化为市场效益的例子,不管国内各个厂家如何打生打死,在国外,中国造的无叶风扇风靡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以小见大,如果各个国营企业依靠自身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上的优势,投入技术创新,进而复制无叶风扇的成功例子是不是一条可行的改革之路呢?
文章的结论是可以试一试,尤其是在如今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背景下,任何有可能促成改革方式方法都不妨用一用。
与此同时文章还呼吁国家对这样的企业基于扶持和政策上的优惠,并不失时机的以某厂在困难瞄准国内空白,积极研发气膜冷却加工设备作为例子,论述国家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么一弄,零度厂成了试点,而腾飞厂……还是那个腾飞厂!
第二百九十二章 隐身材料
不过只是因为零度厂被柏大记者在文章里隐约点了名,就忽视腾飞厂手上的先进项目,还真不至于,无论是地方还是部委巴不得手上有更多能入得了上级法眼的同类型企业,这说明他们改革有方,执政得力,类似的企业并不是个例,而是普片现象,这样政绩才更扎实。
所以腾飞厂的两个项目中燃气涡轮动力装置有航天系统的导弹配套小型涡喷发动机竞争,估计是真的没戏外;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凋敝,还是很有希望的。
哪成想,就在腾飞厂“七五”计划论证的关键环节,厂里却出了篓子,更准确的说是两个新生儿,彻底葬送了腾飞厂这次申请“七五”计划的雄雄野心。
至于为什么,无非是四个字——计划生育。
数十年后随着二胎的开放,这四个字逐渐成为历史,可在八十年代中期,这四个字的威力那是相当强悍的。
只要违反,无论你能力有多强,背景有多大,统统一票否决!
腾飞厂很不幸,好死不死的就踩在这个红线上,于是啥计划,啥先进,啥效益,全部否决,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偏偏踩红线的这两人庄建业想不护着都不行,因为一个是他在永宏厂时的好哥们儿,如今腾飞厂厂党委委员,副厂长,航空机械专家彭川,彭大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