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问了,蓝军用的是无人侦察机!”
就在首长和参谋大眼儿瞪小眼儿,面面相觑时,门外进来一个穿着军装,带着眼镜的瘦弱中年人,说着便把帽子摘下来,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参谋见状很有眼力的离开,而首长则奇怪的看着坐在对面的人:“老郑,别跟我说,你把京城那几架金贵东西弄这里了。”
“你觉得我有那么败家嘛?机场就有现成的,就是那个驱鸟用的无人机,里面为了配重,音频播放系统做得很大,足有六十公斤,足够放一套简易的侦查照相设备。”
首长顿时睁大了眼睛:“你不会把那套从法国进口的侦察设备放到无人机上了吧?”
“嘿,都说你老李心思活,一猜就猜中了,也只有那套设备合适,咱们国产的太重,装不下。”
“我滴个乖乖,你就不怕摔下来搞坏喽,那东西一套就八万美元,全军才六套!”李首长后怕的拍着胸口,觉得很疼。
老郑却一脸无所谓的耸耸肩:“结果证明很出色,只用了三个架次,就找到红军指挥部的位置,并确定了射击参数,然后一个迫击炮小组过去,两个急速射就敲掉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生意
李首长不说话了,三个架次,就能找到一个隐蔽极好的指挥所,并确定炮兵的射击参数,就是国内最好的有人侦察机也不过如此。
更重要的是两者的性价比简直天差地别,有人飞机三个架次不但需要保障、油料、维修、机场不说,还要承担飞机以及飞行员的损失风险。
可老郑临时攒出的无人机,只需几名经过培训的战士,找个平坦的场地放飞即可,就算被打下来,损失的不过是里面八万美金的侦察装备,人员没有半点损伤的风险。
这战术价值可就太大了,要知道西南边境还不太平,拔点作战的前期侦察任务即繁重,又危险,如果老郑的这套办法有效,那岂不是部队掌握了一个惠而不费的好手段?
于是李首长沉吟片刻后抬头:“老郑,有没有大规模装备的可能?”
结果出乎李首长的预料,刚才还很兴奋的老郑却不置可否的摇摇头:“无人机的改装潜力、巡航时间都没得说,可里面的配套电子设备确很糟糕,这方面我们没什么好办法,这涉及到国内整体的电子工业水平。
其次就是侦察设备,咱们全军花大力气从法国才进口八套,怎么可能大规模的装备?更何况,这种核心的东西也没有捏在别人手里的道理,所以呀,老李,别高兴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