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在通往汽配厂子弟学校的路上,熙熙攘攘地全是送孩子的家长们。

汽配厂里的职工子弟,基本都是认识的。不算窄的厂区马路上,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笑着,大人们也不时地和身边的人说着话

显得又热闹又亲切。

不大一会儿,武媛就跟着走到了学校。

学校不大,建在厂子里的边缘地带,一共也就两幢四层高的楼,据说一幢是小学,一幢是初中。两幢教学楼的正面对着操场和跑道,背面是矮山。

王珩指着其中一幢教学楼对武媛说道,“二姐,这一幢是小学部,基本上是一个年级两个班,咱们自己厂子里的子弟上一个班儿,另外一个班是外招的,都是镇上的其他小孩子”

“那一幢就是初中部,一个年级一个班不过咱们初中部的师资力量不怎么样,所以一般家里有点儿钱、有点儿能力的同学都会去县城上初中听说咱们初中部一个班基本也只有十几二十个人不到,以后咱们考到外边儿的初中去”

武媛按着他的指点四处看看,点了点头。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前世她没有读书的机会。

但现在

所以这辈子必须要努力啊!

王干去给孩子们报名儿去了。

所谓的报名,其实就是每个班的班主任在自己负责的班室门口放了张桌子,然后收钱再登记什么的,武媛也挤了过去。

从王干和班主任的对话中,武媛这才知道

现在子弟学校贯彻了国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本厂职工子弟上学是免费的,但要交几块钱的班费;而武媛的户籍不在汽配厂、且武向东也不是汽配厂的正式职工,所以武媛属于择校生,上学是要交钱的。不过,费用也不贵,一学期十五块钱外加三块钱的班费,已经包括课本啥的在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