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对面的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思量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致橡树》?这和橡树有什么关系啊?”

说实话,如果是普通人读的话,甚至理解不了,这到底为什么是一首爱情诗。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首诗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解读。

而杨帆的理解,大概就是,他觉得这首诗写的就是,人不应该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他觉得,两个人之间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是真诚可贵的。至于为什么是致橡树,那是因为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这个夜有一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感觉。

橡树和木棉,就相当于一个爱情的意象。简单的说,这就是木棉给橡树写的话,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首诗还有别的解读,比如你可以解读成亲情,又或者是友情,其实都可以。但是,杨帆可是有底线,他虽然恬不知耻的把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但毕竟要表达的东西,他能够篡改吗?他能够过分解读吗?

这当然可以啦!为了声望值,现在就算让他去裸奔,那也肯定臣妾办不到哈!

杨帆想都不想,“啊,你们觉得不合适啊,那行啊,致苹果树,梨子树的都可以,只要能上报纸,你想咋改就咋改,我没啥意见。”

这他喵的可是古都日报啊,一天的销量超过30万份,直接影响一个大城市,好不好?

对面的记者一阵语塞,她不过就是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又或者是很好奇这首诗表达的什么,这才怎么问。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这么干脆,身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连自己的face都不要了,这么打脸的事情都干得出来,身为文化工作者的操守都喂狗了吗?

“呃,还是算了吧!您的诗,我怎么能做主,还是叫《致橡树》吧!”

“哦。”杨帆哦了一声,觉得肚子有些饿了。

挂断了电话,杨帆溜达了整个楼层,发现整栋楼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心里叹息着自己怎么这么爱工作,真的是新时代的好青年模范啊!

边走着,打开自己的系统面板,看了看,心里有些压抑。

经过自己这几天的挥霍,再加上收支严重不平衡,声望值已经剩了不到200万。

这些东西就算全部买初级播音主持胶囊,连一整天都撑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