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司跟一般的实业公司不同,一家汽车公司可以产生的集群效应远远超过其他的实体公司,带动的经济效益可以很轻松的突破五百亿美元,提供的就业岗位有几十万个。因此一家汽车公司的真正价值并不能按照实体资产来估算。

就拿bw公司来说,依赖于它生存的大大小小的配件公司就高达上百家,从业人员超过了二十万人。

bw公司本身的职工人数达到了五万人的规模,除了生产和研发人员,还有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比如维修和保养工人,这些人员加在一起共同组成了bw公司的职工体系。

正是因为汽车行业的巨大集群效应,以及这个行业可以提供的庞大就业机会,汽车行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得各国政府对于汽车行业十分的重视。

基本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有保护本国汽车行业的政策和法规,通过这些政策和法规来杜绝本国的汽车公司被国外的资本所兼并。

就好比美国,早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无论是哪个国外的财团,想要收购美国的汽车企业,必须要获得国会的认可。如果国会不同意,就算你出再多的钱,也根本不可能成功收购。

牛小强对这些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他听了威廉卡丹的话后,第一想法就是这家恶意收购bw的公司肯定来自德国本土,否则其他国家的公司根本想都不用想。

进一步的进行分析,牛小强推断这家公司很有可能来自于汽车行业。这也很好理解:也只有同样来自于汽车行业的公司,才会对bw公司这么感兴趣,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恶意收购bw公司。

恶意收购跟正常的收购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资金的投入。

如果是正常的收购行为,投入的资金基本跟公司的市值相差无几,收购的溢价最多只会高出被收购公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如果是恶意收购的话,需要花费的资金将会成倍提升。比如一家公司的市值为一百亿美元,想要恶意兼并这家公司,至少需要花费两百亿美元的资金才有可能成功。

恶意收购是一种很烧钱的行为,它不需要经过被收购公司董事会的认可,也不会跟被收购公司的董事会进行协商。恶意收购的主要目标是公司其他股东手里的股份,通过一倍以上的高溢价直接买断这些股东手里的股份,进而获得被收购公司的控股权。

许多特大型公司的股东一般都很多,如果你能持有这家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你可能就是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了。至于公司其他百分之九十的股份,则都分散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其他股东手里。

就拿bw公司来说,它名义上是威廉家族掌控的企业,但实际上威廉家族只拥有bw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其他百分之八十的股份都分散在小股东的手里。

只要能够获得这些小股东手里的股份,额度超过了公司总股份的百分之二十,bw公司就会立马易主,威廉家族将不再享有对bw公司的掌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