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理由,丰田公司秘密成立了一个小团队。说是小团队,那只是相对于小公司来讲,丰田的实力如此雄厚,因此他们成立的即便是自认为的小团队,其规模也比一般的小公司的研发部还要强大。

这个团队在借用丰田的雄厚资源,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鼓捣出了二十多台重型卡车。他们并未对外声张,而是悄悄把这批卡车运到了非洲的某处矿山展开实际测试。为了保密的需要,这批卡车甚至都没有贴上丰田的标志。

经过了一个月的实际测试后,团队里的人被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原本以为凭借着丰田的造车技术,想要造出合格的卡车根本不是问题。

现实却是他们造出的卡车有些娇贵,根本承受不了矿山繁重的工作量,也承受不了非洲严酷的自然环境,短短一个月之内,就有六台重卡的发动机爆缸,其他的重卡也是问题百出,不是变速箱坏了,就是传动轴断裂。

正当他们为此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矿山的老板很不客气的对他们发出了怨言:“我听你们说的好像是日语,不出意外的话你们应该是来自日本的汽车企业吧?既然是日本的汽车企业,你们造出来的车为什么跟中国重卡相差那么远啊?”

团队里的人听到这番抱怨既感到羞愧又感到好奇,忍不住询问道:“凯恩斯先生,您的矿山上使用的好像都是欧洲的重卡品牌,不知您为什么会跟我们提到中国的重卡呢?”

凯恩斯冲着隔壁矿山努了努嘴:“你们看看那边,那边的矿山属于史密斯家族所有,他们家使用的重型卡车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采购回来的,我当时还嘲笑史密斯不识货,没想到……唉……”

第1390章 维修工棚里的端倪

凯恩斯说到这里重重的叹了口气,一脸的懊恼之色。

团队里的技术主管忍不住问道:“没想到什么?”

凯恩斯自嘲的笑了笑:“没想到他购买的这批来自中国的重卡质量好的没话说,跟我同期从欧洲采购回来的重卡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但是价格却便宜了一大截,要不是我矿山上的重卡还有好几年的使用年限,我肯定会立马跑到中国去采购重卡的,人家的性价比就是高啊。”

团队的技术主管听到这话露出了迟疑之色:“凯恩斯先生,您是不是搞错了?中国的造车水平我有所了解,他们怎么可能制造出跟欧洲重卡相比的重卡产品呢?”

凯恩斯不屑的撇撇嘴:“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情况,难道只允许你们本日造出好汽车,人家中国就一定要比你们差吗?”

这位技术主管被噎得不轻,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发脾气,而是很有礼貌的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凯恩斯先生,您能否带着我们去史密斯先生的矿山上实地了解一下情况?我刚才并不是瞧不起中国人,而是事实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窝着你的很好奇,究竟是哪一家中国的车企,能造出如此优秀的产品,还请您帮帮忙好吗?”

看在对方的态度比较恭敬的份上,凯恩斯并未推辞。他点点头:“好吧,我就帮你这个忙,咱们这就开车过去。”

两座矿山相隔并不太远,几个人开车只花了一刻钟就到达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