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有人便笑道,“三字何难?”
杨飞微微一笑:“别忘了,他并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而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礼部尚书,平时公务何其繁忙?各位试想一下,我们很难想象,他是如何一边应付枯燥冗繁的政务,一边潜游于浩瀚的学海中。姚文田在京为官时还坚持文字学研究,并给自已规定:每日必须完成三个字的校注。这就是日注三字的由来。”
“哦,原来如此!”大家还是有些心不在焉,每天注解三个字而已,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传扬?
杨飞却肃然说道:“和他白天处理的那些官话连篇的公文相比,和同僚之间那些词藻华丽的应酬唱和相比,这校注三个字的重量肯定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如果说白天的官场政务只是一种被动的生存手段,那么,只有到了晚上摘去了顶戴花翎,布衣便鞋地走进书斋以后,他那潜心面壁的苦思和神采飞扬的吐纳才充满了人生的主动精神。”
众人听了,忽然间有所感悟,都不言不笑了。
这些人里面,唐文杰和杨飞相对比较熟,便笑道:“杨老板也是如此啊,商事繁忙之余,也不忘伏案读书,奋笔疾书,写出了几部畅销书,让我们看了,获益非浅啊!”
杨飞笑了笑,问舒光华道:“舒领导,你每年读几本书?”
第2245章 进言天下事
舒光华怔了怔,说道:“惭愧,近十几年来,每年除了公文材料,我还时有阅读之外,好像有很久不曾静下心来读过一本书了。”
其它人也深有同感,不由得点了点头。
杨飞道:“我还记得,我们当初离开学校时,老师曾经寄语:我不要求你们太多,只要求你们每年能读三本书。当时我还想,不就是三本书吗?也太容易了吧?我们在学校里,一年下来,不知道要读多少书呢!区区三本书,十天半个月就读完了。”
“哈哈!”唐文杰大笑道,“天底下的老师,都是一样的寄语啊!我们毕业时,也曾经收到过这样的话!结果发现,毕业后再想多读几本书,是那么的艰难啊!”
舒光华连连摆手道:“惭愧,惭愧啊!看来,我们都要向这位前朝的状元公学习才行,日注三字,日积月累,终成大才啊!”
在杨飞家吃过饭,日过正午。
杨飞有午休的习惯,但并不久睡,只小憩半个小时,便精完神足。
今天有贵客在,他便没有上楼休息,而是和大家在院子里谈天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