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讶异的看着她,像不认识的道:“我真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你说出来的。”
陈若玲抿了抿嘴,俏脸微暗,低声说道:“他们的国家,都拯救不了他们,你说,还有谁能解救他们?别忘了,我们是来淘金的。而任何一座矿藏,都是用矿工的血汗开出来的。”
杨飞身子一震,忽然想到自己去哈佛读研,上的第一节案例分析课,就是跟非洲矿山有关的。
“非洲最大的钻石开采基地,有一座像城市一样大的地下矿井,每年平均要死亡数十个矿工,矿难发生时,甚至会有成百上千的矿工遇难。自从开采以来,已经有两万多矿工死在里面。”杨飞缓缓说道。
陈若玲讶异的看着他:“嗯?然后呢?”
杨飞问道:“如果你成为这家矿业公司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
陈若玲道:“我会想办法,尽量降低矿工的死亡率。”
杨飞道:“看来,你还是比较人道主义的。”
陈若玲道:“你错了,我不是出于人道主义。非洲有几十万矿工从事挖矿工作,一个全球最大的矿井,每年死几十个人算什么?没有谁会谴责你,死去的人也不会有人怜悯,后面多的是人排队等着上工!”
杨飞皱眉道:“那你刚才说要尽量降低矿工的死亡率?”
陈若玲道:“因为死的人太多了,我会觉得不划算。你想想,死一个人,是要赔偿款的,两万多条人命,那得赔多少钱?我还不如尽量降低死亡率,说不定赔偿的钱,比技改的钱更低。”
杨飞瞬间无语。
陈若玲道:“而且,我可以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以关怀矿工生命为口号,请求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援助,这样一来,我进行技改的费用,就能降到最低,还能博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杨飞不得不承认,她的思维,才是最正确的。
他不由得想到,哈佛那次案例分析,自己的回答,之所以受到矿业公司代表的欢迎,就是因为对方正好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法。
而杨飞的想法,和陈若玲的想法,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