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和松骨峰两场战役的戏份,完全是军区参谋帮忙设计的,前期的筹拍东北军区政治部,和长影厂也出了大力。
7号到了东北,应酬加修整,8号上午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抗米援朝的戏份从故事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其实整部电影的故事都简单,全都偏碎片化的剧情,毕竟跨度太长了。
这边的戏份是从男主角在渔船上遇险,飘到了岸边被志愿军救下开始的。
一开始因为懂一点点包扎伤口,给部队一个突然受伤的伤员包扎,而被连长私自给留了下来,故事就从这开始。
不过拍摄还是按场景来,这边的第一场戏是三连,也就是主角所在的连队,在一个村子集合修整,训练的戏份。
今天拍的就是训练的戏,新兵打靶。
“老段,这个军人角色算是你拿手的了,我也不多说了,一个连队,连夜行军,从早上六点打到中午十二点多,整整六个小时面对米二师这样的米粒坚精锐王牌部队,最后只剩下六个人没有受伤,上百人牺牲,毙敌600多,光看数字都能想象得到这是一支什么部队,这样一支英雄部队的连长,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谦对段奕洪说着,连长这个角色他第一时间就想到段奕洪。
“李导,我明白!”段奕洪重重地点头,他扮演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这更加让他压力大了。
“张益。”李谦又转头看向张益,取材自张桃芳的狙击手找了他来演,张桃芳参军时年纪小,二十出头,要一个其貌不扬,有少年感的演员。
张益就挺合适,相比王保墙在《我的兄弟叫顺溜》里扮演那个狙神,张益就属于正常版的顺溜。
“我也带你去唐汕拜访过吕老爷子了,关于张桃芳的事迹和他以前在部队的故事,你也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没问题吧?”
“没问题李导!”
张益满脸肃穆地应道。
他背着一杆i944式莫辛—钠甘,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步枪,在国内,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喜欢叫它“水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