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15-25岁的观众占比48,这批人基本不看人民日报。
而人民日报最大的受众,34是25-30岁这群人,这批人占电影观众的15。
人民日报30-45岁的读者占了35,基本上都有孩子,孩子在五六岁到十五六岁之间,这个年纪在电影观众里只占16。
每个家长都该去看一遍的电影,人民日报这个稿子,同样也吸引了很多家长们的注意。
亲子关系,生活中往往是被忽视的,家长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完美的世界》看完,有些深有感触,有人不以为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也不是哪个家长都赞同电影里的情节。
三天时间过去,不光是媒体和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也就完美的世界里,男主角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争辩。
观点无非就是两个,一个骂一个捧,两种教育的对立。
……
已经南下去了宁杭的李谦,看着这么多专家们讨论一部电影里的情节,也是无语了。
宁杭师范大学,也就是马清扬的母校,原本的见面会,也变成了学生们的辩证会。
学师范的嘛,其中很多人未来可能都会成为老师,也就是教育工作者,自然对这个话题不陌生了。
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早就说烂了。
“其实我一直认为,电影就是电影,从电影发明之初开始,就是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电影中理解不同的思想,但是不能把自己理解到的,就认为是正确的,然而加以宣传,当成真理。
一千个人心中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别人看到的,因为电影从来都有一个固定的视角,你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这一面而已。
其实我这部电影并没有讲什么教育方面的话题,最多就是类似父子的亲情,我想不管什么教育方式,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电影中武磊这个角色,他是被固定了特定形象的,是一个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