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向前深入,但周围的辐射浓度并没有增加。

当年事故发生后,钢铁联盟处理的不错。

30年后的今天,切尔诺贝利已经逐渐恢复正常,甚至可以正常进入游玩。

路遥也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向着核电站,也就是当年发生事故的方向走去。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前有一座纪念碑,两旁还有雕像,雕刻的是当年第一时间赶来紧急救援的消防员和工人。

事故发生后,钢铁联盟调集了数十万人,付出和健康和生命,舍生忘死阻止了灾害进一步扩大。

这些人当得上一声英雄的称号。毕竟核污染扩散出去,遭殃的可是整个蓝星的人类。

纪念碑再往前,就是发生事故的“4号机组”。

为了不让放射性物质外泄,钢铁联盟耗费7000吨金属和40万立方米混凝土,在反应堆上方盖了个“石棺”。

但“石棺”毕竟是水泥做的,在核辐射面前寿命期限很短,很容易因辐射导致坍塌,继而造成二次泄漏。

于是,西方各国联手打造了“新安全封闭”工程。

这项工程说白了,就是在原有的“石棺”上套娃似的加个罩子,将其整个盖住。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继续捂住放射性物质,还有利于拆除封存在“石棺”之下的核原料,将其转移至更安全的地带进行处理。

此刻路遥就来到了“新安全封闭”工程外围。

整个建筑的高达108米,宽250米,长150米。

密封的很严实,在外面测量辐射数值只有1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