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配备齐全之后,发行商的选择又一次让纽维尔开始头疼。不过有福之人不用愁,曾经准备以二百五十万美元股票买下id(但是被id拒绝了,因为他们想要现金)的雪乐山伸出了橄榄枝,可以说雪乐山的威廉姆斯夫妇的确有一双慧眼,两次的选择都相当准确。雪乐山不光承担了维尔福的发行工作,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不菲的游戏开发资金。

维尔福的人才和资金、发行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要开足马力,开发游戏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投资商雪乐山的要求很苛刻,超越ake!

那可是雷神之锤!

一款让游戏从2d跨越到了3d的划时代作品!

单靠游戏图像技术和卡马克拼?

那绝对是痴人说梦,哪怕g胖和哈灵顿也是天才程序员,但他们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图像技术方面并没有资格去和卡马克比较,那无异于螳臂挡车。

于是valve决定在游戏背景和情节以及玩家的融入感上下功夫。id的doo、ake追求速度感和游戏感,所以卡马克说过:“射击类游戏的背景就像小电影里面的情节,虽然要有,但是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也成了一句经典,被游戏界的人士津津乐道地议论了许多年……

不过valve试图打破这一禁锢。g胖花了不少钱,委托著名小说作家arc idw为自己的游戏创作剧本,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主人公“gordon freean”和《半条命》。

到了1997年下半年,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艰苦工作后,维尔福发布了游戏的截图,并且在当年的e3展览上大出风头。很多人对于半条命赞誉有加。那年的e3为维尔福带来了很好的声誉,但是包括卡马克在内的很多人还是不看好这个授权商,并且给了维尔福不少建议。

8月份,g胖和哈灵顿痛下决心,决定把游戏的ai和关卡全部重写,因为他们自己也感觉不太满意。

于是,一切又要推倒重新来过了。

又是一年过去了,98年对于valve来说是相当值得兴奋的一年。游戏开发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而修改后的半条命在e3上再度出彩,9月份发布了第一个测试版本后,半条命立刻引发了大地震。

半条命赢得了无数的赞誉,维尔福也自此奠定了自己在游戏开发界的地位!

但是在2000年,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哈灵顿辞职,和自己老婆一起去环游地球了。这点颇类似于id,都是两位天才程序员,都是创造了伟大的游戏,但是又都分崩离析。

幸福的哈灵顿去度假了,留下了孤独的g胖一个人坚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