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很少。

基本上,那个年代,互联网企业唯一的营收,就是在自己产品上做广告。

打开各大门户网站,放眼望去,广告能占一半,至于用户体验……

who cares!

那时用户选择不多,竞争也谈不上有多激烈,所以各家互联网企业,也处于一个“比烂”的阶段。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要是那家公司口碑比较好,别误会,不是因为它做得确实很好,只是因为同行衬托。

就包括qq,它是即时通讯软件啊,也想做广告。

但是一个聊天窗口就那么大一点,广告没地方放呀。

不过就算“条件这么艰苦”,小马还是想出了好点子,当时的qq聊天框是个十分简陋的上下五五分的两个窗口。

上面那个窗口是已经发送的聊天内容,下面是输入框。

在这两个窗口之间,qq给加了一个banner,用来做广告……

腾讯是国内第一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就是因为它当时“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地想尽一切办法来赚钱。

2002年,也是腾讯历史上的一个大难关,喜忧参半的一年。

喜的当然是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从三年前卖三十万都没人要的小破软件,到了现在用户数量几千万上亿,基本成了国内互联网通讯软件的霸主。

忧的是,因为用户数量太多,公司财务压力很大,再加上推出了不少收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