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建阳书坊长于印书,整个建阳都是他们的刻坊和纸坊,在出书速度和数量上,凌霄书坊肯定是比不过建阳书坊的。但是这也反过来制约了建阳书坊的出版模式,他们擅长出书,不缺成书,为什么还要搞连载,完全没必要。
二来,建阳书坊不缺作者,但是他们缺原创,过于商业化,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同质化,刻意跟风、快速成书,使他们的书籍粗制滥造,多是东拼西凑,或是跟风套路之作,同一类型看上一本,就知道其他十本写的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拿出精品原创去做连载,毕竟,读者们之所以愿意追连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后续剧情的期待,他们猜不到,他们没见过,建阳书坊的作品,显然没有这样的效果。
综合以上两点,凌霄书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这一优势,再结合期刊连载的形式,一定会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影响力。
同时,凌霄书坊的劣势——内容数量少,作者少,原创书只有开头没有全稿这些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一想到大兆第一期刊,将在自己的书坊诞生,宋凌霄便产生了一种使命感,他心潮澎湃,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将此行动付诸实践。
当然,在此之前,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渠道:一来,现有的书铺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新兴的出版模式?二来,仅仅在书铺铺货是远远不够的,大兆又没有报刊亭,像是邸报发行的渠道申明亭、榜房这些,他们商业期刊肯定是铺不上去的,就必须要自己开发渠道。
这些,都是梁庆必须想办法去解决的。
梁庆和宋凌霄聊了几次,已经形成初步构想,他现在就在紧锣密鼓地办这个事儿,只是,光有梁庆一个人在前面努力还不够,还得宋凌霄这个书坊主出面,跟各种驿站老板、漕运官员、商号负责人甚至全国连锁的钱庄老板碰面、谈合作、推销凌霄书坊这个品牌。
期刊的销量要想上去,渠道必须非常硬,书铺是远远不够的。
等到这些合作谈下来,他们的期刊就可以顺利推出。
以前,宋凌霄不喜欢应酬,因为要喝酒,谈事情都是大佬在谈,他一个实习生也不懂,但是喝酒的时候他就得上去冲锋陷阵,把大佬们伺候好了,所以,他的心理是比较抵触的。
但是现在,他有了目标,他要征服这些老板、官员们,他是酒席上的掌控着,有了充分的动力,喝一点酒倒不算什么了。
而且,他身边还有梁庆这个千杯不倒陪着,根本不用怕被人灌酒。
掌握了酒席上的主动权,宋凌霄逐渐开始享受给人设局、通过应酬实现目的的快感,同时,在这些酒局上,他还听到了很多新鲜的商机、各行各业的最新动态、老板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功经验,对他来说,不亚于开通了一个很好的资讯通道,大兆的商业市场渐渐向他敞开全貌。
在东南海运和西北商路通畅的时候,大兆的丝绸生意每年能有上千万的进项。
盐引生意并不那么好做,有盐引却兑不上盐是常事,必须得朝中有人,才能兑换到盐,一般的盐商都和官员来往密切。
如今最火的是建材生意,从云贵或东北的大山里运送木材出来,如果能和工部搭上线,那就赚翻了,但是其中也有十分之九的钱要用来打点上上下下的官员。
自从建阳书坊崛起,就有了一种说法,说“做古文不如做时文,做时文不如做小说”,放眼全国图书市场,早就不是举业书的时代,还是小说最赚钱。
……
唯一让宋凌霄感觉美中不足的就是,他这身体素质还是不行,就算有梁庆挡酒,有暗卫护持,他喝完酒之后第二天早上还是会很难受。
根据宋凌霄的经验,酒量这个东西是越练越大的,所以他一开始没当回事,只是放胆去喝,喝到差不多就换梁庆上,想着练上几次十几次的,就没那么容易醉了。
谁知,他的酒量不仅没有变大,胃还越来越容易恶心,有时候明明没喝多少,回去的路上就忍不住蹲到街边吐起来。
“宋公子。”
一次,宋凌霄蹲在街边吐完,擦了擦脸,准备去达摩院换一身衣服,熏个香,再回家里休息。
他刚一站起来,胳膊就被人拉住了。
宋凌霄有些懵懵地转过头,看见黑暗中闪亮的白牙:“哦,木二,怎么了?”
木二搀扶着宋凌霄,将他从街边扶回马车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宋公子,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宋凌霄:?
马车旁边官邸门前挂着两只防风灯笼,灯光照亮木二的脸庞,木二本来俊朗的眉头此时紧紧皱在一起,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宋公子,主子交代木二保护宋公子,替宋公子赶开身边的莺莺燕燕,唯独没有叫木二干涉宋公子的工作,可是,如今,宋公子的工作已经影响到了您的身体健康,木二就不得不出来劝上一劝了。”
宋凌霄摆了摆手,还有点犯恶心,他现在只想回家:“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然而,他这样的态度,却被木二视为一种逃避。
木二一动不动,沉默而不赞同地注视着宋凌霄。
宋凌霄无奈,只好说:“你非要在这儿说吗?要不我们上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