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元对张桥有些印象,是住在赵恒家里旁边的那一户,先前他听赵恒说过,张桥很是照顾赵恒,初到大河村的时候帮了他不少忙。
况且他知道张桥平日里就是个本分的,他听阿母说过。因此现下也就没说什么,只点点头应下,对赵恒道:“那他什么时候来上工?你可有给他安排了做什么活计?”这些东西,应当在他来之前就安排好,否则到时候定然会手忙脚乱。
“是,我已经有打算了。”赵恒喝了口茶水,继续道:“平日里,你常常在前面收钱,不能经常到后面来,因此他可以在灶房中帮我的忙,以免忙的团团转。再者,把他放在这里,咱们回村里时也安心些。”
“说的也是。”江元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道:“那他以后是要睡在店里,还是回家去?”
“等等会问问他罢,怎样都行的。”张桥应当就快来了。他和张桥说过以后,张桥便去同领头的说了,码头工人不继续做这份工没什么复杂的程序,只说一声便好。
张桥来了以后,赵恒再问他,张桥便道:“若是需要的话,我在店里也可以的。”
他此前只觉得赵恒这边应当十分狭小,没成想来了这里才知道,这铺子居然还挺大的,在镇上。
这时候他才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和担心都是多余的。有如此的铺子,赵恒又有这样的手艺,怎么可能挣不到钱,怎么可能请不起工人。
怕是因为两人相识,这才将这份差事交与他的。赵恒可是同他说了,工钱一月一两二钱银子呢,这在镇上可不算少了,码头卸货少了的话,甚至一月只有几钱银子。
第72章
况且又一顺整日客满,这些日子中,满打满算也挣下了不少钱,因此给张桥开工钱还是比较富余的。
当天,张桥就在店里帮着忙,幸亏他来了此处,不然光凭赵恒一个,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
张桥虽然不懂太多,但是胜在有力气活和劈柴砍柴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他,为赵恒省下了不少的时间。
第二日,正巧是休息的时间。此前,赵恒觉得一直不停的忙碌实在太累了,因此特意定下了个日子用来休息,一来可以让自己缓一缓,二来也可以吊起来客人们的胃口,让他的生意更好。
这一天,天气晴朗,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阴霾。赵恒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样,元哥儿前一天就已经回了村里,而且他也已经把成郎和宁哥儿他们安置好了。
现下,他正准备去镇上找庄媒婆。庄媒婆是镇上最好的媒婆,家中子嗣齐全,一家和和美美,因此不少的人家都愿意讨个好彩头,去找庄媒婆办事。
……
江元正在家里和阿母学习针线活,刚拿到手里做了没多久,就听见门外吵吵嚷嚷的声音。
那动静不小,耳边阿母的声音甚至都有些听不清楚了。惹得人不禁有些心烦,江元不禁起身,对江阿母道:“阿母,我去看看外边是怎么回事。”
“好。”江阿母点点头,没把这事情放在心上。
江元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往外面走去。院墙是矮矮的,从堂屋门口看去,可以看见门口处聚着一群眼熟的村民。
他心中更加疑惑,忙快步走到门口。还没开门,就听见门外的各种:“阿母,门外不知来了什么人,热闹的很,您还是去看看吧。”
“是吗?”江阿母仔细回想,并没有什不解的心情,她去了门口,打开了大门。
“呦!嫂子,您可终于来了!”一个眼熟的婶子正笑着对江阿母说话:“你们家元哥儿可真是好福气啊!”
江阿母听了她的话,心中不解,这和元哥儿什么关系?思及此处,江阿母便直言问她:“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这么热闹?”
“你还不知道呐?”女人拍拍她的胳膊,对她道:“这是来向你家元哥儿提亲的,我看的真真的,可带了不少东西呢!”
说着,人群终于散开,让出了一条路。一个穿戴整洁的女人走上前来,对江阿母道:“哎呀,这就是元哥儿的阿母?今日来是有大好事要给您说呢!”
女人身后站着的后生也是她十熟悉的人,这不就是先前和元哥儿的那个后生吗,她眼熟的很。
赵恒忙拎着东西上前,对江阿母道:“婶子好,我今日是来提亲的。”他先前就同元哥儿说过了这事,现在才总算腾出了时间来。
江阿母张了张口,又顿了一下,在门口处谈话总归是不太合适,她偏了偏身子,对两人道:“进来说吧。”
元哥儿这孩子也真是,那人要来提亲也不提一句,弄得她刚刚十无措。江阿母想起先前见过两人在一起的样子,不禁微微笑了一下,不论如何,只要元哥儿喜欢便好。
再者说,自从这人来到了大河村,便十分诚恳老实,从未听说过他在村里惹事的,况且现在又在镇上租了铺子卖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