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所说的组建商队海外行商,或三年,或五年,已经提上了日程,大家都开始期待上了。
总而言之,李喻的话他们坚信,李喻的提议他们也坚决拥护,李喻的决定都是对的,谁敢反驳,乱棍打出去。他们还得跟在李大人后面喝点肉汤呢。
众人又跟着李喻后面返回来,一路李喻跟众人闲话了几句家常。
等吉时一到,李喻便到了码头上的祭台上,供桌上摆着三牲,他躬身上了三柱香,然后又照规矩念了一篇祭文,他虽然不相信这些,可还得照流程走一遍,也是为了安定民心。
新船早就停在码头上了,好几十米长的大船,船身上栓了大红绸子,以李喻后世的眼光看起来,它在李喻的眼中并不算很大,却算是当今之世上比较大型的船只了,而且这船还融入了李喻提出来的更先进的船只构造,在这个时代,算是佼佼者了吧。
等李喻念完祭文,船上的船工吆喝一声,船便开始升起船帆,借着风势缓缓驶离了码头。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俱都欢呼起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是他们也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将来会有更多的船只进进出出这个码头,这将给他们带来更加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一开始也不懂这些,可是随着外地的商人来到莒平县,带来了很多别的地方才有的稀奇玩意儿,然后又将莒平县产出的东西让他们收购了带出去贩卖,很多东西在这里根本不值钱,可卖给这些商贩之后却能有一大笔进项,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原来不用只靠着田地就能挣到银钱啊。
有了这点认知,他们又得到了实惠,人们自然是希望来到莒平县的人越多越好。
缙绅富户们哪个不是眉开眼笑的,这对他们来说,又一条财路在他们眼前招手。
这些人都围着李喻说着恭喜,歌功颂德的谄媚之词。李喻闻言,也不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
赵温鸣在大家的推举下,期期艾艾的开口了,“李大人,大家都对大人您新造的船却很感兴趣,不知道大人能不能够进一步商谈?”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船只的,可是很明显李喻造的这艘大船跟别的船只不一样啊,有了这种船只,他们哪里还会惧怕出海?难怪当初李喻就打好了出海的主意了,感情是藏着这么一手。
李喻听到这话,四下里环视了一圈,就见到一个个点头如捣蒜,显然都十分赞同赵温鸣的话。
李喻不动声色,眼睛微眯,沉吟道:“船只啊——,这是新造出来的船,其采用了新的龙骨技术,也就是搭好整个船体的骨架,让船只的牢固程度大大提升,又加上了横隔舱等船体技术,进入大海的话,乘风破浪不在话下呢。”
一番话说的众人更加心痒痒了,赵温鸣厚着脸皮笑道:“我等也想能有这样的大船出海,不知道造这样的船费资几何。几时可造成?”他已经打定主意了,这种船必须要,如果造价太高,一家人承受不起的话,那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几家人共同出资打造一只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