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海洋牧场的表现,貌似已经超出了他们拔高后的评估标准。
说到底,建设“完全体”的海洋牧场是用技术说话的,身份地位并不能决定技术的高低。对国内的海洋开发现状来说,“完全体”的海洋牧场代表着太多领先的技术了。
单单是这个海底视频,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专家们在邳山岛上看的视频,比他们的弟子在船上看的要详细得多——这不仅仅是大屏与小屏的区别,还有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区别。
你以为嘉谷展示的海底视频,只是派人携带一个摄像机潜入水底进行拍摄那么简单?
嗯,拍摄你家的池塘水底也许可以这么操作;但将空间放大成千上万倍,将时间延长成百上千倍,那就不是一个摄像机的事了。
这起码说明了人家有一个完善的海洋牧场监测评估系统,能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准确依据。
如果一个视频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嘉谷摆满一屋子的资料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专家评估团队在邳山岛上借用了一层楼,将大部分研究资料都安放在了这里。除了电脑、可视化大屏等设备,为了照顾老院士们的习惯,嘉谷农牧还提供了纸质资料,摆满了十几张长条桌子。
留在岛上的专家们站在这些复杂的文件资料前,表情更是复杂。
——这要啥资料有啥资料的服务,省了多少事啊,照理说应该是笑逐颜开才对,但这莫名的心塞是怎么回事?
尽管心情复杂,但包括葛院士在内的专家们,还是无比仔细的观察着它们,理解着它们,计算着它们。
这可是来自实践一线的第一手资料。
通常来说,这也是科研界判断真伪的第一步骤。持续几个月乃至几年的项目,往往会得到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数据,随便拿出一堆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对要做评估的专家们来说,阅读这些资料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说单纯在海洋牧场理论上,国内算得上是多有成就,与日韩的差距不算大;真正的差距在于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后,相关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上,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