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都是靠砸钱砸出来的。
嘉谷实验室在数字农业的底层研发方面,并没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种等领域上的强势。
老实说,嘉谷能落实农业科研联合攻关计划,一来是嘉谷的强势市场地位,毕竟你的成果再先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快速转化,那也是白研究了。
第二个原因就更简单了,那就是老生常谈的钞能力——嘉谷能出得起钱。
如果说,天底下什么人最能花钱?
那一定是科学家。
不要说400亿了,即使是上千亿元人民币,手指缝稍微宽一点,都不够一间世界级的实验室一年花销。
谁不想用更好的试剂和设备呀,无非是买不起罢了。
能帮忙转化推广研究成果的狗大户,那都是科研机构的最爱。
但那是400亿啊,不是400块啊。
嘉谷如果把400亿用来投资,起码能换回实实在在的资产,但如果投给实验室,你问问陈建章敢说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不?
更坑爹的是,以科研的延续性,这经费上去了,后面想降下来都难——你总不能想着投一年就出成果了吧。
至于多久能出成果?这是一个未知数。
这么一想,心脏都忍不住抽搐起来。
看着“眼巴巴”的实验室大佬,齐政挥挥手:“去去去,预算表留下,你滚犊子。我要看一下集团的财务,再给你答复。”
看了这“败家”的开支,齐政决定要用集团的收入数据好好“洗洗眼”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