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页

“国储粮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哪里?来自国家财政支付的保管费。譬如目前中央财政对政策粮收储企业的补贴标准是,每收购1斤小麦补贴收购费0025元,保管费补贴是每年每斤0035元,你说收储的粮食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魏明动动嘴,问:“不是吧?”

“要不然你以为?粮官历来是‘肥差’,前两年国储粮豫省分公司系统不是挖出了上百只‘硕鼠’吗,就是通过‘转圈粮’套取利益……”谢开济不客气道。

所谓“转圈粮”,是指国储粮直属库在托市收购前给相关联企业打招呼,让其帮助拍下以前收储的陈粮。等到实际收购时,粮库再从企业手中把陈粮买回。粮食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离开粮库,仅仅是粮库和企业之间的账面交易,原地“转了个圈”后,就能为粮库、关联企业等带来一笔国家粮食补贴收入。

这两年国家明确要求加强了监管,起码在豫省这边,这一套不好使了,却也令其更加重视新粮入库。

不看数据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豫省,国储粮托市收购的小麦,往往不低于全省小麦总产量的50,也难怪分公司的李总坐不住了。

谢开济想了想,无奈道:“老板,我们得想个办法。豫省全省都有保证粮食安全的任务,挂着这个名头,国储粮肯定能争取到不少支持,轻易就能让我们的合作社落地梗阻……”

这段时间跑下来,豫省地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官僚主义风气重、服务意识淡薄,谢开济已经深有体会了。

而且,如此巨大的收储量,仅仅靠国储粮一家企业肯定是完不成的,少不得要委托地方和民营企业代储。除了像嘉谷这样,根本不在乎从托市收储中获取利润的企业,其他的也会是国储粮的支持者。

齐政不爽的挪动了两下,道:“除非我们放弃原有扩张计划,否则他是很难满足的。又或者我们不在乎优质优价,为国储粮提供粮源。其实吧,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接下来两三年不方便。一来销路已定,我们总不能抛弃合作商吧,二来,我同意魏明所说,国储粮也需要时间去库存……”

“或者,我们可以缩减一下在豫省的小麦种植面积,转移到其他产区?”谢开济建议道。

惹不起,躲得起,这是最简单的方案了。

齐政却撇撇嘴道:“你怎么知道,在其他产区,国储粮就没有类似的要求?”

谢开济苦笑,他还真的不敢断言。

越是粮食主产区,国储粮的存在越是明显。别说,复制这一幕的可能性还挺高的。

这也是齐政不愿轻易妥协的原因之一,就算躲得了一时,又能躲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