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页

“媒体对嘉谷的正面报道这么多,你怎么做出彩?”总编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点,这也是他之前为什么同意报道嘉谷黑料的原因。

小武自信地将资料递给总编,道:“我跟着裴哥走访了嘉谷不少部门,收集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小武是一个有理想的记者,他是不会一直给裴胜当副手的。不过,要想独当一面,他要有出彩的报道,才有选择的机会。

不同于裴胜,他是挺喜欢嘉谷的,而且这种喜欢随着对其的了解加深,逐渐变成了崇拜。

所以在走访过程中,裴胜只关注黑料,他则将嘉谷出彩的地方都记录了下来。

作为一名记者,哪怕是菜鸟记者,小武觉得,嘉谷身上可挖掘的亮点实在是太多了。

如何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从一家偏居一隅的小小民营公司,跃居农业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嘉谷的成长奇迹令无数人关注。

小武的总结是,嘉谷快速成长的两大秘密,一是尊重技术的力量——嘉谷实验室至今仍是国内最大的生物研究实验室;二是结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嘉谷体系内大规模的员工激励分红,还有与合作社的合股分红,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他认为,正是凭借着这两点,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这个所有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都会经历的问题,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公司感受到森森的市场寒意之时,嘉谷得以异军突起。

依靠成本优势以及优于所有竞争对手的品控,一边开疆破土,一边技术积累;外部环境越是恶劣,竞争越是惨烈,嘉谷的优势越是明显。

同样的道路还被复制到海外——在国内积累的优势足够大后,嘉谷从五年前摆开了海外业务进攻的姿态,在海外发出了猛烈攻击的炮火声……

总编看着小武整理的资料,不自觉地点头。

小武微不可察地露出笑容,立刻抿着嘴,免得干扰到了总编大佬。

总编将资料全部看完,沉吟起来。

目光瞥到站立的小武,轻咳一声,笑道:“我记得你叫武镭是吧,来,坐下来聊。”

“您叫我小武就行。”武镭童鞋差点热泪盈眶,他终于有大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