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好吧,唯二的好处是,除了给深受啤酒涨价之苦的各国酒客们找点乐子,还让拥有大批“病变”啤酒花的啤酒巨头们彻底死心了,将“病变”啤酒花统统送入了销毁车间。

至此,所有啤酒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啤酒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恐慌情绪。

首先遭受重创的,是概念得到热炒,蓬勃兴起的“精酿”啤酒行业。

“停业变成了关停。”

“江湖再见(the st goodbye)……”

“酒没了,精神永在……”

在全球,一大波精酿啤酒小厂宣告破产,拉开了行业洗牌战争的残酷开端。

事实证明,规模依然是这一行业的命脉。

或者说,人类商业组织扩容的一大目的,便是整合上下游和统一市场,进一步加强价格和品质上的竞争力——这在啤酒行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精酿啤酒的发展,无论是稀缺原料的获取、流程成本的控制,还是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都不如跨国啤酒集团更有优势。

在原材料价格飞涨时,那些啤酒巨头,将市面上剩余的原材料资源彻底瓜分或垄断,让小品牌几乎无路可走。

当然,即使是百威英博这样的巨兽,也不轻松。

无奈的减产让他们不得不进行势力收缩——一些市场利润贡献率低的区域,被迫放弃,譬如亚太地区;将有限的产能供应重要的利润池,譬如美国……

无论大大小小的啤酒商有怎样的挣扎,但有一点是行业公认的,那就是以清源啤酒为首的中国啤酒势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通过这场战争,竖立新兴领导者的形象!

本应对此反应最激烈的世界前几大啤酒巨头,还没来得及表达一下愤怒,就陷入了与嘉谷没完没了的谈判拉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