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

打开第二罐:“咦,这个也不差啊,记下来,记下来。”

“咔嚓咔嚓”……

弗拉维奥越是品尝下去,眼神越来越亮。

实在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在他来中国之前,一位几年前来过中国旅游的朋友告诉他,不要对中国啤酒抱太大期待。

按他朋友所说,如果说世界通行的啤酒是工业淡啤,那么中国的啤酒就是工业淡啤中的工业淡啤——他朋友喝了之后只有一个感觉:“我特么喝的都什么玩意?!”

工业淡啤嘛,全世界都那尿性。做广告做渠道都比做好酒重要,特色更是无谓的成本——能一个爆款所有人都喝得惯才好。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原料中添加大米、玉米等淀粉类辅料,价格更高的麦芽和啤酒花比例会越来越低,当原麦汁浓度降低,发酵的副产物会减少,啤酒风味就变淡。

据说沿承了西方啤酒工艺的中国,更是将“淡”字发挥到了极致——这就像一个美女,欧洲啤酒是去掉遮盖让有情人欣赏,美国啤酒是把灵魂顺便抽走了,中国啤酒更是把气都放了,只留下一个……瘪着的充气娃娃。

弗拉维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淡和千篇一律的啤酒虽然不好喝,但相应的也很少会有人真的完全喝不下去。只要价格合适,就完全可以考虑从中国进口了。

毕竟,这年头,有啤酒喝就不错了,把关注点放在吹牛看球撸串上,也就不会在意喝的究竟是什么了。

但中国啤酒着实给了他惊喜。

有浓烈之余带着柔软的,有苦味之中带着甘香的,细品总能品到麦香——当充气娃娃变成了……充满气的充气娃娃,那feel就来了。

这一点弗拉维奥就不知道了,如果是早几年来中国,他会发现朋友说得一点都没错。

但随着清源啤酒的崛起,尤其是嘉谷重塑了国产啤酒花和啤酒大麦的生产体系后,改变了中国啤酒业的生态。

一方面,国产啤酒花和啤酒大麦的价格降下来了,国产啤酒商也不抠得那么厉害了;另一方面,消费者喝过劲儿够的清源啤酒,如果你的产品还是淡出鸟的话,可以宣告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