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页

“免耕法?”

“对!”

……

齐政带着瓦西里来到阿穆尔州最早开发的嘉谷农场内,拨开密密麻麻的枝叶,只见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死叶片,都是上一茬农作物留下来的,大部分叶片已开始腐烂。

腐叶下面是黑色的土壤,由于叶片挡住了阳光,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土是湿的,攥在手心里一挤就能挤出水来。

“免耕法是一种新兴的保水耕作方法,以‘最小耕作—腐殖覆盖’构成自己的体系。‘最小耕作’是说要尽可能减少耕作,以免扰动土壤,造成水分暴露、蒸发。‘腐殖覆盖’是说通过免耕将作物残茬、秸杆保留在地表,任其腐烂;经多年累积后形成一个腐殖层,覆盖地表。”齐政指着农场介绍道,“欧美国家很多农场早二十年就采用免耕法,土壤肥力保持得非常好,这也是它们的产量比其他国家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齐政纯粹是欺负瓦西里对农业一知半解了。

“免耕法”其实不算是什么高深的农业生产技术,就拿俄罗斯来说,在前苏联时期,一些集体农庄就试验过“免耕法”,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不过,随着集体农业体系的崩解,俄罗斯的“免耕法”试验也就雨打风吹去了。如今的俄罗斯,特别是大豆的种植模式,基本就跟中国的东北一样,都是采取“秋翻地,春起垄”的传统做法。

但齐政不需要解释这么多,他只要让瓦西里知道,“免耕法”是一种国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就行了:“你可能不知道,美国以及南美地区,大豆高产的两大利器就是免耕法和转基因大豆……”

这么一说,瓦西里就来兴趣了。

大豆的出口已经成为了他的收入支柱,他好歹知道,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俄远东大豆出口的主要竞争者。而从生产成本来说,远东是要高于世界前三大大豆生产国的。

俄罗斯的资源开采,包括石油,因为地理原因,大多都是成本较高,这就削减了他们的收益,因此对于任何能降低成本的技术,老毛子都是不吝啬笑容的。

“等等,我们这种的也不是转基因大豆啊,免耕法也能用?”瓦西里脑筋一转,就提出了质疑。

齐政理解地笑了一下,道:“你说得没错,正常来说,免耕法+转基因大豆,才是绝配。”

免耕法由四项关键技术组成——免耕播种技术,秸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以及杂草控制技术。前三项都是需要大动力的农业机械,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难以推广免耕法的一大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