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直接游说是以微妙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多一个关系,多一条路”。
每一家大型医药公司,都有政府离退官员担任说客,在国会里熟人一抓一大把。
艾金岗波事务所的关系网络可能比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路子要广,但这么多家赫赫有名的大型医药公司联合起来,哪怕每家只出一部分关系,都能轻松超过艾金岗波事务所。
戈尔不知道他们与嘉谷之间有什么y交易,在确认张泽宏不是开玩笑后,不禁喃喃道:“这样的话,还需要我们事务所干什么?”
“我需要你们统筹起各方的合作。而且,正如你所说,哪怕政治和监管因素不成问题了,但我们还需要说服高鸿的股东;在并购过程中监控舆论等等……”张泽宏气定神闲地说道。
戈尔闻言,简直是精神一振。
一般来说,大型跨国并购案中,政治因素往往是最大的“拦路虎”。但现在嘉谷显然有足够的资源,去影响政客的关键决断,这让收购的成功率直线上升。
虽然说,企业的收购失败了,也不一定会影响到艾金岗波事务所的收入,但谁不希望自己服务的项目成功呢?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只有真正替雇主“消灾”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富兰克林”入账。
从这也可以看出,长期标榜民主的美国体制,还远没有达到人民做主的水平。美国政客们在说客的牵线搭桥下,几乎成为了企业利益的传声筒。
但谁在意呢?
张泽宏才不会关心这种游说是不是损害美国人民利益,尤其在嘉谷还是受益者的情况下。
以此谋生的戈尔就更不会在意了,相反,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那么,我总结一下,现在的重点,一是要说服高鸿的股东同意嘉谷的收购,二是要控制好舆论走向。”
“对,你们有什么建议?”张泽宏颔首道。
第一个目标的重点不在“说服”上,毕竟,只要肯开出天价,傻子才不会不同意呢!但嘉谷也不是傻子,只有通过合适的代价拿下高鸿的股东和管理层,才是嘉谷想要的。
舆论走向也不可能忽视的。公众都支持未必能让你成事,但公众都反对,肯定能让你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