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董,这就是嘉谷风电场三期的选址了。计划安装风机数量是98台,装机规模将达200w,年发电量约6亿度。完工后,这将是国内最大的风电场之一。”陪同齐政和萨尔曼参观的,是承建嘉谷风电场的国电集团的戴总工程师。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其实不仅仅是要先修路,就如今这个时代,缺什么都可以忍受,缺电是绝对不可以忍受的。
所以沙漠开发工程的两大重点,就是修路和通电。
从齐政的角度来看,他当然是希望风电场“一日建成”,但另一方面又提醒戴总工道:“最近沙漠里高温与暴雨天气并行,能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吗?”
沙漠里的基建本来就是不容易。松软的沙土,高温干旱的天气,对施工团队来说极其不友好。而风电场的不利条件尤甚。
既然是风电场,那必然是选择在大风横行的地方。就像现在这样,风呼啸而过,如果是站在高处,眼睛都睁不开来。施工人员要戴上面纱、面罩和防风镜,工作不一会儿就要抖落满身的沙土。
这样的施工环境,难度可想而知了。
但戴总工自信道:“齐董放心好了,我们集团的施工经验丰富,什么情况没有经历过?极端恶劣的气候,极端恶劣的环境,都在我们的预想中。”
“好样的。”齐政也只能拜服。
沙漠开发工程正式成为国家级工程后,施工单位都上了一个档次。像国电这样的重量级国企,都能在战乱的非洲等海外地区承建项目,国内区区一个沙漠的风电场,想来是难不倒他们的。
甲方的赞美,让戴总工笑得眯起了眼,介绍施工情况的声音都洪亮了几分:“从基础混凝土浇筑开始,我们就采用了不少技术创新,保证了风车的运行稳定性……”
“而所有的风车,都是国产产品……”
基建这个东西,实际上边际效应很重要。
尤其是大基建项目,直接带动的,又岂止建筑业和建材行业?就拿嘉谷风电场项目来说好了,因为全部采用国产风机,而且技术要求高,直接带动了国产风机的更新换代。
放大来说,开发阿拉鄯沙漠区的基建,又能带动多大的钢铁、水泥,甚至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
真以为我们国家被称为“基建狂魔”,仅仅是为了基建项目本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