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页

谢开济仔细瞅了几眼,颇有经验地说道:“这水渠,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要全部经过混凝土防渗硬化处理,才能恢复作用……”

问题是,进行防渗硬化处理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

以前国家对“小农水”不够重视,像老刘这样的老农也是有心无力。

“呐,一亩水田单季产粮约450公斤,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播等费用,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也许能有200元左右的纯收入,但如果遇干旱之年,可能要赔进去数百元化肥、种子和农药钱……”老刘当场给两人算了一笔账,“现在种田都不合算了,谁还愿意掏钱去修农田水利?”

所以他们愿意加入嘉谷农业合作社,也是希望能在嘉谷的指导下,种植更优质的水稻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每亩的收入。

齐政和谢开济闻言,相视一笑。

谢开济转过头对老刘说道:“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这些都不是问题。”

“就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来说,我们嘉谷与多地政府合作,配合使用中央专项资金,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整体推进,建一片就得成一片……”

“小农水”工程点多面广,缺乏规划,虽然大笔资金投下去,但分到每个县也就一两百万,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什么都看不到”。

而政府投入往往有自己的偏向。像嘉谷这样的重点农企,既适合担当农业集约化的实践者,又适合担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天然容易得到相关资金的倾斜。

——这些年来,嘉谷农业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了2000多宗小型灌区;重建或扩建了300多宗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和改造维修了多宗1800小水陂……

所以,有一天,国人突然发现,呀,我们的农业竟然连续十几年增产增收了,我们的猪肉产量竟然世界第一了,我们竟然生产出全世界最多的果蔬了,我们竟然用更少的水和其他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了……这都不是某人在夜深人静的某个夜晚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国家持续了几十年的巨额投入,还有像嘉谷这样实践突破的先行者的不断加入,才点燃的火种。

……

大致了解了当前农业水利的状况后,齐政将要加入嘉谷体系的邻县灌区交由谢开济负责,自己则在江汉平原选址,布置了一个四阶的“五斗云雨阵”。

至此,齐政轻舒了一口气。

十年布局,像国内“三横五纵”的铁路格局一样,他在国内初步建立了一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