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初版‘解塑菌’分泌的降解酶,一升酶溶液每天只能分解一百五十毫克塑料,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它的的塑料消化能力……”陈建章砸吧嘴,不甚满意地介绍道。
齐政眼角突然抽动起来,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在他的模糊印象中,几年后貌似岛国和英国都相继发现了类似的细菌,但分解塑料的效率好像是每天只能分解几毫克塑料……
几十倍的差距,但在陈建章眼里,可能还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
而在齐政眼里,这一意料之外的发现,预示着推出分解塑料垃圾山的循环利用解决方案成为了现实。
这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我国发出了“洋垃圾进口禁令”之后,很多人才知道,我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
——本质原因当然是我国太缺乏资源了!一个全球制造业大国要把生产线开动起来就需要填上天文数字的资源,进口资源可以解决一部分缺口,另外将洋垃圾里的资源提炼出来也是一种资源的补充。
但这种进口洋垃圾来获取资源的模式是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垃圾就没有安全的——饮料瓶中可能留存着腐烂的食物和纸巾;电子垃圾的塑料板上则有重金属元器件;废报纸上的油墨在再生过程中会污染河流……长期累积对生命质量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垃圾处理在全世界都是难题,以至于“洋垃圾进口禁令”一出,让全世界垃圾回收产业都感到一场巨大的地震:垃圾没地方去了?
而我们拒绝洋垃圾,一方面是我们的工业需要升级了;另一方面很残酷,那就是我国自己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垃圾都处理不过来了。
一直以来,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是以填埋为主。但这是欧洲国家所严禁的,因为你不知道填埋的垃圾会以什么形式最终回归到人类的生活中。
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生产的肉类奶制品,是在垃圾填埋场上种起来的有机蔬菜水果,甚至是房子、学校下面那块你不知道有没有做过修复的地……
更不要说占了很大比例的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起码需要一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