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一些重大、关键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如病虫害防治、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领域的拓展和新兴服务组织的发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程度低,自身发展面临瓶颈,无法有效带动农户。

相比起来,嘉谷农业合作社简直是一个“庞然大物”,而配套发展起来的农服产业体系,你居然还说是探索?

“嘉谷的农服业务盈利不难吧?”马教授问道。

这是农服产业的难点之一。由于农业是露天生产,属低效产业,农民收入又不高,因此,很难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增加赢利。特别是近年来,燃油、农药、劳力等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使原本利润微薄的农业服务业收益更低,有的甚至无利可图或亏损。

但齐政想了想,老实答道:“不难!”

首先嘉谷推动种植的农业项目,效益普遍高于一般作物;而且有机肥、农药等农资或是自产,或是批量采购,成本可控;嘉谷的农服业务不敢说利润有多高,但盈利确实不难。

马教授又问:“嘉谷的农服业务用工不难吧?”

这又是一难。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缺乏开始显现;加上农业生产用工表面上时间拉得很长,而实际有效作业时间并不长,致使从业人员的收入并不高,对稳定劳动力不具吸引力。另外,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难引进。

但齐政摇摇头:“也不难!”

首先嘉谷的农服规模够大也够稳定,员工的收入也更有保证。同时,嘉谷的培训体系在逐年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能做到“自产自销”。

马教授再问:“嘉谷的农服业务风险控制不难吧?”

齐政依然是摇头:“嗯,不难!”

这个风险,一指自然风险,这是谁也不可控的(某人呵呵);另外就是农民为了私利,故意刁难农服企业,甚至单方面毁约,拒交或拖欠农服费用。

但嘉谷农服业务背靠自己组建的农业合作社,而且掌控着整条农产品供应链,自然没人敢刁难。

马教授无奈摊手道:“农服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放在嘉谷身上都不算事儿,这样你们还觉得不满足?”

“当然,嘉谷的农服行业目前还是依托和服务于嘉谷体系,但怎么也不算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