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嘉谷农牧2011-2015年的发展规划,5年内养猪规模将扩大到年出栏2000万头以上,相比于现在年出栏近600万头,扩充了两倍不止。
整个规划投资超过200亿,即使平摊下来,每年也要投入超过40亿——当然,资金不是王昱业担心的。
嘉谷农牧的养猪业务,已经可以支撑起每年数十亿元的投入。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养殖巨头重磅扩张养猪规模已经成为常态,而且都是重金,10亿、50亿,甚至100多亿。
所以说,这年头,养猪的都是“土豪”——听起来“土”,但绝对“豪”。
故而李东亮底气十足道:“这一轮养猪业扩张,我们已是兵精粮足!”
他掰起手指算到:“资金不必多说,如今嘉谷农牧的土地储备已经完全能够支持这个养猪规模。而且由于公司全产业链的优势,使公司在和地方政府谈判拿地时,备受各级政府的欢迎。”
“最关键是,我们是掌握了养猪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育种!”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农业部正式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我们的种猪场入选了首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而且,我们选育的‘嘉谷肉猪配套系’,已经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公司首个自主选育的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
这并不算意外,但也是一件喜事。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遴选100家国家核心育种场,作为全国生猪育种的核心体系。但实话实说,即使在目前通过遴选的几十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中,大部分种猪场都没有实实在在地育种,充其量算作是育种的初级阶段。
真正在做育种的寥寥无几,其中,嘉谷农牧和温氏股份是育种工作做得最好的两家。
这充分说明了,大,才是硬道理——规模太小不容易配套,规模大才能优中选优。无论是嘉谷农牧,还是温氏股份,都能从数百万头生猪中挑选出优秀的父本和母本,生下来的小猪自然一代比一代强。
而其中,有灵阵加持生猪缓慢进化的嘉谷农牧显然更胜一筹。
种猪销售的好坏基本上取决于该品种的知名度——国家通过对新品种或配套系加以认定,有利于嘉谷种猪的推广。
嗯,虽然这只是锦上添花。嘉谷种猪的知名度随着嘉谷猪肉的知名度水涨船高,一向是供不应求的。
技术上大家都有信心,那么需要关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