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页

嘉谷的高蛋白大豆加工产品,可不是豆腐、豆浆等这些初级产品。

“我们的高蛋白大豆啊,主要深加工成食用浓缩蛋白、卵磷脂等高附加值产品。前者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鱼糜制品、烘焙食品、婴儿食品等,每吨售价一两万元还供不应求;后者被世界各国列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及乳化剂,在医药、食品、化工、轻工等领域广泛应用,每吨售价高达13万元。”齐政介绍道。

很多人不知道,嘉谷粮油借此成为了双汇、统一、雀巢等知名食品企业的重要供货商。

为延长大豆加工的产业链,嘉谷于三年前投资了五亿元在黑龙江省建设了全球大豆加工研发中心,之后每年的研发费用都在1-2亿元,嘉谷粮油正是依靠其研发成果迅速抢到了大豆深加工商机。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产业模式下,国产大豆的最终产值高达5500元吨,相比目前国产大豆4000元吨左右的价格,每吨可实现增值1500元。

“如果我国每年1500万吨国产大豆都能实现精深加工,可实现的增加值将高达225亿元。国产大豆既不需要与进口大豆比拼价格,也不用再担心农民没有种植积极性,而且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调研组中的周蒙喃喃自语道。

齐政深以为然:“目前,单单是国内,对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的需求为每年500多万吨,而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

发改委调研组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拿国储粮与嘉谷对比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最起码在大豆业务上,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虽然嘉谷的大豆常备储量不过是300万吨,但轮换周转很快,而且,嘉谷真正的实力,在于“藏豆于地”。

五年来,嘉谷通过对国产大豆的倾力扶持,以及推动国产大豆产业升级,已然让国产大豆实现悄然复兴!

黑龙江省的半数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停产?

——是这样没错。因为黑龙江省的大豆油脂加工产能占了全国加工能力的110,在嘉谷推动大豆产业升级后,严重过剩状况愈加明显,这是面临整合的征兆。

农民手中还有去年产的大豆没有卖出去,甚至07年的部分大豆也还压在手里?

——也是这样没错。但那都是因为不是优质大豆;说得更明白点,那肯定是还没有加入嘉谷扶持的大豆合作社的。

真实的现状是——

“近五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下滑趋势彻底被扭转,种植面积不降反升,同期产量也从500万吨上升至650万吨,即使扩大至整个东北三省,大豆种植情况也非常稳定。而这背后,是超过了一半的加入嘉谷大豆合作社的豆农支撑起来的。”齐政不无骄傲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