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垦沙漠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需要打井、雇用推土机、架高压电,还要植树挡风沙,因此往往是好几家联合起来开荒。前期通过在沙漠中开荒打井、植树和耕作,很大一部分人获得了不小的收益,但现在越来越困难。
老赵告诉两人:“在沙漠里种地是相当费水的,有时候把水从井口送到地里就得好几个小时。为了方便灌溉,许多开荒者就用多打井的办法缩短灌溉距离。由于对地下水的大量抽取,明勤周边沙漠地下水位已由原来的10米下降到了30多米。”
“如果你们现在去明勤,就会发现,耕地周边的沙丘近在咫尺,可以说,那些地完全在沙丘的包围之中。”
“因此,耕地经常被沙丘掩埋,埋了我们就再用铁锹挖开,在地边上用麦草压沙,再植上树,反正想办法治,年年埋年年挖,要想种地,就必须与沙斗。”
最后他无奈地说:“但这两三年风沙越来越大了,地完全有被沙埋掉的可能。但很多人也没办法,为这些地投入了好几万,不种咋办呢?”
按照老赵所说,村民们一致认为近三年来风沙一年比一年凶了,尤其是今年春天的风比往年都要多。在沙漠中种地的人们因此产生了耕与弃的矛盾心理——弃耕就意味着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白白扔进了沙漠里;继续耕种,又怕风沙的危害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这还是在地下水较为充足的明勤嘞,像你们这样还要专门寻找到水资源才能开发的,投入简直也像水一样‘注入’沙漠,风险更大!”
魏明和陈教授神情凝重,但他们都不是嘉谷高层,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对于两人来说,尽快找到水资源才是目前考虑的重点。
像是在验证老赵的话,还没等他们展开今天的寻水行动,一阵强似一阵的风沙又席卷而至,队员们只能躲进车厢或帐篷暂避风沙。
车窗无法打开,车厢内空气燥热,闷得人透不过气来。队员们个个灰头土脸,老赵更是发出感叹:“这老天爷简直不让人活了!”
……
第323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脉”
在中国第四大沙漠里施工,尤其是在最炎热的夏天,简直是在挑战着人的身体和精神极限。
沙漠寻水队不是盲目地勘探,而是要结合交通和地势等选择勘探区域。
这样的区域初步确定了三块,其中就夹杂着齐政的“私货”。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寻水队首先选择的不是这块最有价值的区域,而是排在了第二位。
在第一块勘探区域自然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