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谢开济又问道:“所以,粮食危机不是炒作的啰?”

丁显点头道:“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粮食危机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在这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粮食危机的隐患无处不在。那些声称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工具的人,呃,大多是所谓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市场的不正常。”

“尤其是我们国家,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全部靠市场化,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所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无论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为国为民,立足于国内的嘉谷,应该而且必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国际市场给了我们教训,这应该要成为嘉谷体系的一个长期战略。”

……

第308章 大有机肥计划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作为嘉谷的长期战略,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说起来轻松,但怎样加大投入,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嘉谷体系将粮食生产重心落在国内,是管理层的共识。

去年,官方对粮食形势的结论是“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等因素变化影响,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趋势难以逆转,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

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走出去的目标貌似不错。但是,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国家目标与具体政策并不配套。假如嘉谷走出去到海外种粮食,收获的粮食想要运回国销售,其实很难!

丁显建议道:“我国加入世贸之时,为了保护国内粮食生产,对主要粮食品种设定了进口配额指标;而且在进口配额中,国营贸易分配的份额占大头,民营企业没有配额就无法运回国销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最好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应该落在国内。”

齐政暗暗点头,进口配额确实是一个拦路虎。嘉谷之前在海外的农业生产投资不是大豆就是牧草,最大的原因就在这了。而且在可以看得见的未来,在海外大规模种植粮食运回国内销售都是一个难题。

当然,从国家角度来看,将最关键的主粮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对嘉谷来说,在国内大力种粮,在海外种植其他国内兼顾不到的作物供应国内,同时不用受配额的限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丁显看到众人点头认同,才继续侃侃而谈:“而在国内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更多更优质的粮食。”

“更高产量的意义不用多说,更高的品质……其实就是为了更赚钱!”

大家都被这个耿直的说法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