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

齐政缓缓点头,耸耸肩,“姜平是我们嘉谷旗下对冲基金的总经理,也是一名顶尖的华尔街交易员。他当初就是不忍看到同胞被坑,于是主动跟你们分享基金费劲心思得到的内部资料,希望你们能得到警醒,可惜……”

李光富嘴唇动了一下,说不出话来。

不独是他,采购团内凡是跟姜平接触过的人,都是悔不当初。

不过有了这一层交情,李光富的态度倒是彻底变温和了。

“现在看来,确实是我们太天真了。”李光富苦笑道。

齐政没有接这话,而是盯着李光富说道:“我知道外资集团如今正在国内狩猎,我也知道有不少厂商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我们嘉谷虽然实力有限,谈不上拯救国内的大豆压榨业,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最有实力的一批大豆压榨厂,被他们低成本拿下,然后占领国内的油脂市场。”

“所以,作为第一选择,我希望能与李总你顺利展开合作,并作为一个搅局者,一方面为大豆行业的民族资本保留几分元气,另一方面也要让外资大出一把血……”

李光富惊诧于嘉谷的雄心:“你的想法是不错,但是你知道和你竞争的外资集团,资金是有多雄厚吗?”

齐政当然知道。

这些跨国粮商与全球金融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拥有众多资金雄厚的投资者,包括大公司、机构投资者、退休基金、信托、银行等。

看看四大粮商背后的国际债权人:有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集团;法国的巴黎银行、里昂银行、法兴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瑞士信贷集团、英国汇丰银行……

无不是鼎鼎有名的金融界大鳄。

正是有了这些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跨国集团才能更有力地渗入大豆链条中所有环节的业务,并不断在其中呼风唤雨、快速扩张。

但是,嘉谷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

“我们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在这轮大豆期货价格暴涨暴跌中,也有些许斩获。”齐政谦虚地说道。

李光富想起对冲基金的本质,马上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