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的市场实在太小了,以至于国家在大层面上根本注意不到这个小品种作物,更不要说对其投入科学研究——主粮都研究不过来了,哪有精力管这种小市场经济作物呢?
一般来说,啤酒厂商在其中要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才能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
不过现在国内的啤酒厂商嘛,呵呵……
激烈的竞争都打出狗脑子来了,在有进口啤酒花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大家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而最终的恶果也必将由整个行业承担。
齐政这时开口说了:“如果我能提供新的啤酒花品种,你有意合作吗?”
“嗯?你能引进国外的品种?”庄伦瞪大了眼睛。
……
第128章 我懂
前面庄伦说过,啤酒花,尤其是美国啤酒花,有很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要研发一株新的酒花至少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出来一个商业化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拥有知识产权和注册商标,其他人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
美国人最喜欢拿知识产权说事,就是因为他们占据绝对优势。
当然,如果国内的酒花公司想引进某个品种,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首先需要支付一大笔授权费。
但一株酒花从幼苗到丰产至少需要三年,如果交了授权费,则会使酒花种植公司的生产成本陡增,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风险,比如在中国种植的进口品种水土不服,不能达到预期品质和客户要求等等。
因此在没有大型酒厂的订单作为保障的前提下,基本没有酒花公司敢于轻易尝试。
至于国内自己研发的新品种,庄伦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过。